李易见过许多人,在洛阳的时候他没事就喜欢到处看人,不过他所看到的大多数人,相对于后世的芸芸众生来说,只能用浑浑噩噩来形容。
太多的人心中所想,只是琢磨自己一日三餐,目光长远一点的,也不过是想着几个月的一日三餐,如此这般,他们身上又能又多少精气神?
当然,这是整个时代的问题,并不是说大汉的老百姓愚蠢。
不过,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人天生就是出类拔萃,他们不甘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不甘庸碌,他们有着除了温饱之外的追求,他们想名动天下,他们想要名留青史。
华夏的历史,也正是这种人一遍遍书写与描绘。
现在,李易面前的两个,明显就是有着野心与抱负的那种人。
特别是当先出来的那个面色颇为白净的,他身上气质明显不同于寻常书生,而且,他在看到李易的时候,目中似乎还闪过一丝灼热?
至于他后面年纪稍大的那个人,虽然给李易的第一印象比前者稍显不如,却也极为守礼,举手投足间进退有度,最起码不会让李易生出半点不愉的念头。
李易当即就动了招揽之心,他从来没有想过让自己手下全都是名人,毕竟名人数量有限,能被他收入囊中的更是有限。
而面前两人的才华或许不如“名人”,但暂时当个“科员”总没问题吧,万一将来表现好了,继续往上面提拔就是。
想到此,在典韦开口介绍之前,李易越下马背,笑道:“大汉左将军、襄乡县侯、南阳太守李易,见过两位。”
听到这番介绍,单福与石韬身躯微微一震,单福更是情不自禁低声道了一声:“果然!”
石韬见状,轻碰了好友一下,然后两人同时拜道:“草民见过李襄侯!”
“哈哈哈!”
李易闻言不由大笑了一声,这还是头一次有人喊他“李襄侯”呢,听起来好不舒坦,再瞧这两人也越发顺眼,如此会来事儿的人,貌似“科员”起步有点低啊。
李易笑着将两人扶起来,道:“快快免礼,我今次上门可是有事相求,还要两位不要怪我冒昧才是啊。”
两人顿时若有所思,然后看向典韦,典韦哈哈笑道:“将军让我做他的嗯,这个还没说好,总是就是为将军卖命了,但某既然答应送你们安全到襄阳,自然不能出尔反尔,将军便答应让你们随军一道上路,反正将军也是要去襄阳的。”
典韦把李易原本要说的话全都说了,李易只能最后补充了一下,道:“两位且放心,我军中军纪甚严,绝不会叫你们在中途受了欺负。”
两人对视了一眼,单福上前拱手道:“襄侯乃当世英雄,忍辱负重,诛杀国贼,天下人无不仰慕,更难得襄侯还爱民如子,草民听闻襄侯曾经为了百姓,不惜得罪权贵,直接斩首千余为祸百姓的西凉兵,我等早就敬佩不已,不想今日居然有幸得见襄侯真颜!”
说道这里,单福笑了一下,道:“襄侯有命,莫说是心善让我二人随行,便是叫我二人赴汤蹈火又有何不可!”
李易的眉梢一连颤了好几下,对面这人说话怎地如此亢奋?也不知是不是装的,难不成是自己的粉丝?还是说这家伙是一个马屁精?
而且,对方说赴汤蹈火都可以,这貌似已经不用招揽,有事直接下命令就是了。
对方的态度虽然让李易心中有些虚荣,但他可是个冷静的人,再考虑到典韦所说的,对方明明是要去襄阳,可停在这里却已经不是一两天了,难道其中有什么古怪?
李易心中起疑了,寻思着反正还要好几天才能到宛县,于是便道:“两位这便随我入营中吧,赵大,叫人空两匹战马出来。”
吩咐之后,因为两人多半还要收拾一下东西,李易便与众人去外面等候,这时,一直闷不吭声的石韬对单福感慨道:“没想到,今日居然会遇见大名鼎鼎的李襄侯,哈哈,何其幸也,典韦当真是你我的福将啊!”
单福,不,应该说化名单福的徐庶同样是一脸欣喜,笑问道:“广元看襄侯风采如何?”
“果然乃人中龙凤,见面更胜闻名!”
石韬虽然见面时没怎么说话,但对李易的评价却是丝毫不逊于拍马屁的徐庶。
徐庶不知想到了什么,笑着笑着眼中喜色忽然一黯,道:“广元可还要去荆州?”
石头正要回答,忽然看到徐庶脸色有些不对,想了想明白过来,笑道:“你我既然约定同行,怎可中途相负?而且”
顿了顿,石广元又道:“虽然你我有意,可襄侯何等人物,又岂会看得上你我?你我当真求上门去,襄侯会应允么?即便应允也不过是做一刀笔小吏罢了,说不好还要因此耽误了典韦的前途,不如你我求学三年,待到三年后,且叫襄侯看看你我手段如何?”
“哈哈,广元所言甚是!”
徐庶也笑了起来,不过,他眼中还有一抹忧愁,却是石韬没发现的。
待众人回到军营,天色已经昏沉,李易没有再开酒宴,毕竟礼贤下士是一回事,但也要有个度,见了谁都礼贤下士,时间久了难免叫人觉得他有病。
不过,李易还是叫人好生招待单福与石韬,这两人没感觉到丝毫的怠慢,至于典韦,更是笑的合不拢嘴,在他看来,李易对徐庶与石韬客气,完全都是看在他老典的面子上,还有啥不满足的?
第二日一早,李易正准备召集大队人马继续南下,不想却是有一批难民行色匆匆自南方而来,李易奇怪,叫人一打听,得来的消息却是叫他暂停了继续南下的命令。
李易,贾诩,徐晃,张辽,还有典韦,几人齐聚帐中。
典韦昨晚已经被李易任命为自己的亲卫副统领,等他完全熟悉之后,便会彻底接替赵大的职务,而赵大也不会吃亏,将要去徐晃那里任军中司马。
此刻几人的表情都有些严肃,根据百姓带来的消息,袁术在接到任命他为扬州刺史的圣旨后,倒是很配合,并没有赖着不走,毕竟一个扬州,一个南阳郡,傻子都知道怎么选,于是,袁术早在数日前便已经动身前往扬州了。
不过,袁术本人虽然离开了,可他的部下却只能陆续分批撤离。
如今的袁术借讨伐董卓带来的名声,还有袁家四世三公积累的底蕴,大肆扩军,手下兵马数量大约在五万,暂时留在南阳的,还有万余人。
这些兵马不知是得到了袁术的授意,还是因为失去了管控,竟然开始在南阳一带频繁劫掠村镇,虽然还没有发展到动辄屠村灭门的程度,但也将南阳百姓祸害了够呛。
荆州刘表刚开始见袁术撤走,马上就命大将文聘率一万五千大军进驻新野,反应不可谓不快,而且新野是属于南阳郡内的。
可是,在袁术兵马开始劫掠后,文聘只是带兵出击了两三次,接下来竟然偃旗息鼓,明明手握优势兵力,整体形势上也是绝对占优,却是选择了按兵不动,坐看袁术兵马在南阳的种种恶行。
爹不管娘不爱,南阳郡偏北方的一些百姓只能无奈逃离,因为刘表没有伸出援手,他们心中不满,便选择了往北跑,只盘算着等袁术离开后再回去,不想却是刚好碰上了李易的人马。
李易在心里将袁术全家问候了三遍,他自问给足了袁术面子与里子,再加上洛阳相救袁家的情分,袁术怎么也得回应一二,却不想这厮当真是不讲究,竟要临走捞一笔,打算将南阳玩烂了再扔给他。
“诸位怎么看?”
暗暗盘算了一阵,李易问道,只见张辽与徐晃都是眉头紧皱,贾诩倒是老神在在,好似什么事都没发生一般。
贾诩的表现让李易稍稍放心,然后就把目光放在了张辽与徐晃身上。
他觉得人的脑子都是越用才能越聪明,而这两人的天赋无疑就是很好的那种,平时多锻炼一下,说不定过个两三年就成名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