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养印!”
那道士嘟哝了一句,深深地看着江浩,“你是我派修士,还是为了制作法器。”
江浩顿了一下,心里一转随即说道:“说起来,我祖上也是茅山一脉,也得了一些传承,养印是为了画符。”
“不知道你祖上是?”
“我叫江浩,祖上曾经跟随明正德年的元静仙长学道,没有入籍,不过学的确实是正宗茅山道法。”
江浩回来后,好奇下查过资料,明朝确实有铁扉道人和元静道人两个人,也都是出自茅山,曾经在明朝弘治、正德年间做道官,自己这么说也不算说谎。
至于江浩说正宗两个字,主要是怕对方误会自己是黑茅,也就是传说中的东南亚降头师之类的。
那中年道人有些惊讶,想了想说道,“这事我要向掌门汇报才能决定,居士明天再来吧。”
江浩行了一个道家礼,随后下山。
第二天江浩再次登山,找到昨天那位中年道人,中年道人见到江浩,说道:“居士,我昨天禀报给掌门了,掌门吩咐你来了让我带你去见他。”
江浩被带到后院一个僻静小院,见到一个穿着一身藏青色道袍,长须飘逸的老道,看年纪估计有六十多岁的样子,那老道见到江浩,笑着说道:“小友请坐。”
“多谢道长。”江浩安稳坐下。
老道仔细打量了几眼江浩,说道:“我查过观中记载,我茅山派中确实有过一位元静道长,乃是当年有名的医道,后来定居湖北安陆。”
江浩点头,“我祖上也是这么记载的,祖上曾经是元静道长的仆人,后来跟着学医学道,没有真的入籍茅山山门,世事变迁,后来几经辗转,我爷爷父亲都没学道,我是无意中翻出家里的藏书,才知道祖上还有这么一回事,就慢慢自己学起来了,不过也只学了些符篆法门,想要炼符可没有天师印,就求到宗门了。”
“符篆法,是哪本书。”老道问道。
“茅山符篆正解”
老道猛然一阵,有些急促地问道:“茅山符篆正解,上面记载了多少种符篆。”
“108种。”
老道立刻有些兴奋地说道:“那本书可在你身上,能否给我看看。”
江浩摊摊手,“已经没了。”
“怎么没了。”
“有一次不小心着火,给烧了。”
老道愣了半晌,叹了一声,“哎,真是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历经几百年岁月,我茅山派传承中间也有缺失,典籍散落不少,那本‘茅山符篆正解’我曾在典籍上看过记载,就连我茅山也没了原本,是后来前辈们凭借记忆写下的,只有符篆72种,好不容易民间有传承,却又被火烧了,真是太可惜了。”
江浩心里一亮,立刻有了主意,“道长,那本书虽然烧了,不过我记得书中全部内容,如果您想要,我可以写下来。”
老道立刻来了精神,“全部内容都记得,包括那些符篆?”
“对,包括那些符篆。”
老道大喜,“好好好,我叫宏律,乃是茅山掌门,不知小友如何称呼。”
“江浩。”
“江浩小友,你想养印的事情我答应了,如果你愿意,我会让人给你在后山开一间院子,你可以一边住在山上养印,一边写出那本‘茅山符篆正解’,如何。”
江浩立刻答应了。
江浩又提出捐款的事情,老道大手一挥,免了,茅山不缺那点钱,“茅山符篆正解”可比20万块钱重要的多。
当天下午,江浩的那枚印就摆在了茅山三清大殿的供桌上,开始接受香火养印。而江浩就在山上住下,过起了居士生活。
大茅峰幽洞密集,怪石林立,山水秀美,景色怡人,不愧为道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江浩不禁游览了整个茅山,还看见了茅山四宝,玉印、玉圭、哈砚、玉符,这可都是传承几百年的宝贝,了不得的法器。
可惜,只能看看。
江浩还换了一身道袍,站在三清大殿前,让道士给自己拍了不少照片,用威信发给周欣妍。
看到江浩这一身道士打扮,周欣妍十分惊讶,“你真的去当道士了!”
“茅山掌门看我骨骼清奇,乃是可造之材,他日必可修炼成仙得道飞升,求着我留下,没办法,太优秀了就是这样,到什么地方都有人争抢。”江浩逗趣地回道。
“你以为我信你。”
江浩回了一个嘻嘻笑的表情。
从这天起,江浩还真的过上了道士生活,有人送来书册纸笔,江浩开始誊写那本“茅山符篆正解”,每天写出一些,就直接送到宏律掌门那里。
第260章:一不小心真成了道士
只写了两天,宏律道人就不让别人传递了,直接找到江浩这里,就看着他写,江浩心说,这催稿催的也太急了吧。
江浩写出一章,老道就直接拿过去看,等江浩闲暇,老道就问一些里面的问题,两人相互交流,就这样,江浩道和老道成了好朋友,在老道的监督催稿下,用了五天时间江浩就把“茅山符篆正解”总纲部分写完了。
“道长,总纲部分已经写完了,你让人需要准备黄纸朱砂,明天开始我要画符。”
“好好好。”宏律道长一连串的说好。
茅山可是符篆起家,黄纸朱砂自然不缺,而且都是最好的,很多都是自己加工,市面上根本买不到。
江浩提笔运笔,一气呵成,一张符篆就出来了,之前他习惯了运用体内灵力画符,这次自然而然的就使了出来,让这张初级符篆上有了灵力附着。
老道士拿到符篆后,十分惊讶,“你,你竟然已经修炼出真灵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