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雁秋自然知道这位郭夫人愁的什么,别说她愁了,很多港市的小报都替她愁,动不动就什么小三逼宫啦,玉女让位了,让她不胜其烦。
显然这位郭太太也是有手段的人,至少拢住丈夫的心没有问题。至于外面的那些人肉娃娃,她也管不了,在她眼中港市女人都是疯的,尤其是那些混娱的。
换个位置,夏雁秋觉得自己也能愁死,好在自家这个整天窝在小村子里,就算是出去也不搞乱七八糟的事情。
德间苍介的妻子那看的就更淡了,她中文也不错,虽然不太流利,说话口音也重,但是听和说都没什么问题。
老牌的亲华家族,对于中文的教育都挺看重的,而且日本以前的华族几乎个个都会说中文,也就是咱中国一百来年的时间不行了,日本人这才亲欧舔美去了。
要在明以前,日本贵族中文说的比一般中国人还标准呢。
日本男人在外面什么样,德间苍介的妻子太有体会了,别说丈夫,父亲兄弟也都那样,她是看的太明白了,男人放出去吃可以,但是得知道回来,这就是她的要求。
至于夏雁秋,她只能说她运气好。
桑柏仨个老爷们,可不知道屋里女人之间那种心理活动,他们之间挺简单的,放下了生意之后,仨人想的就是玩!没有算计,也没有绊子,简单的如同普通的傻老爷们,逮个街机都能玩一下午。
三人准备钓鱼,鱼竿是不愁的,村子附近有的是竹林子,随手砍一根就是了,关健是鱼浮和鱼钩、鱼线这些。
现在桑柏就带着两闲人往可能有这些东西的人家去。
不是别人,就是吕庆尧。
因为只有他家有这些,别的没有鱼线肯定有,因为小愉小乐没事在家的时候会帮人织鱼网,虽然吕庆尧不想让两孩子织这些东西,但是小愉现在管家,吕庆尧也没什么说话的余地。
别人怕老婆,他六十多岁年纪了怕闺女,一个村长看到闺女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真不知道说他什么好。
第122章 围炉
现在村里的大门几乎就没有人关的,一些人家半掩着院门,更多人家则是直接敞着门,一点防范意识也没有,当然也无需防着谁。
仨人站到吕庆尧家的门口,喊了一嗓子。
“进来吧!”
锅屋里传来吕庆尧的声音,跟着人影从锅屋里冒了出来,笑眯眯的望着桑柏一行三人。
“怎么今天到我这里来了?”吕庆尧好奇的问道。
这仨人几乎不到老村落这边来,就在民宿那一片活动,今天突然到自己家来,让吕庆尧有点不适应。
桑柏正往院里走呢,突然间嗅到了一股子香气,你说这香气吧也怪,带着点儿息脚丫子味,但是偏偏又那么勾人。
“什么东西这么香啊”桑柏笑问道。
“吃了没有?”
“刚起床,还没来的急吃呢”桑柏回道。
吕庆尧道:“那正好,进屋来!”
等三人跟着吕庆尧进了屋里,这才发现锅屋里还有一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季维根。
于是大家又是一阵招呼。
坐下来之后,桑柏发现了香味传来的地方。
锅屋的小桌上,摆着一个小火炉,这小火炉一看就知道是手工敲出来的,制造的技术很粗糙,但是设计的很精巧,如同一个坛子似的,肚上开了一个放柴的口,坛口的四周还有一圈铁制的围兜子。
关健是什么,这铁炉子好像可以收纳成巴掌宽的铁片堆子。
现在这个围兜子上正贴着几条小咸鱼干,小鱼干不大不小,差不多有成人的巴掌那么大,鱼形很瘦,如同一个梭子似的,一看这外型就知道这种鱼在水里的速度肯定不慢。
这鱼在村里被称之为小鲹子鱼,肉味鲜美但是刺很多,一般都是煎与炖,而且要把刺炖到能吃,要不然那吃起来可就麻烦了。
除了小咸鱼之外,还有就是切成片的香肠,贴在锅沿口,正滋滋的冒着油气。
香肠味也不错,只是被咸鱼味给盖住了,只有到了近前才能闻的到。
“小咸鱼经过一烤就能有这么香么?”桑柏坐下来便有点食指大动。
吕庆尧哪里是小气的人,直接示意桑柏尝一条。
同时说道:“咸鱼用一般的炉子烤和用这炉子味道差好多,这种炉子是我特意找铁匠刘订的,以前特别羡慕进山的时候老客带的这种炉子,现在终特我自己也有一个了……这炉子特制的,你看到烟道了没有,还有这围子,不光能烤到底下的一面,上面的面也能带到……”。
听到吕庆尧这么说,桑柏明白了,原来这种炉子是老猎人进山打猎的时候带着的,怪不得这么奇怪。原来是为了好携带。
炉子的事情摆到一边,现在桑柏的注意力放到了咸鱼身上。
桑柏也不是客气的人啊,捏起了一条小鱼放到了嘴边,还没有吃呢一股淡淡的焦香味便钻入了鼻孔。
桑柏都有了,那么郭长友和德间苍介怎么可能没有,一人一条,学着季维根的样子,一只手捏住了鱼头,另外一只手捏住鱼尾,从鱼背上开始咬。
一口咬下去是脆生生的,嘴里同时发出沙沙的掉渣声,鱼骨都被烤苏了,整个鱼肉到了嘴里既有鱼肉的鲜香,又有火候的焦香。
“就是稍微有点咸!”
桑柏轻尝了一口,品了好一会儿这才说道。
吕庆尧笑着:“你再配上白粥看一看!”
桑柏接过了吕庆尧给自己盛的白粥,喝了一口之后,经过米香这么一稀释,顿时咸味没了,全是鱼肉的焦香,那味道真是绝了。
“嘿,我真后悔啊,没有腌点咸鱼,没有想到这东西配粥比萝卜干好多了呀”桑柏连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