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礁的操作过程倒是不复杂,就是向下用力踩“蜻蜓”尾部的踏板,让碓头不停地翘起落下。这个姿态和翘翘板的起落差不多。
而随着碓头的落下,只要一个人在碓窝旁边照应着,灵活地搅拌、还要防止东西被从碓窝里被带出来;总之,让碓嘴不断和放在礁窝里需要加工的东西摩擦或者撞击就行了。
用舂碓加工食物的过程让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新鲜好奇,同伴们就纷纷上前来围观和拍照。
但是看着简单,而实际操作起来却相当耗时费力;加工不同的材质就有不同的力度控制要求,我们笨脚笨脚、粗手粗脚的样子逗得围观的人哈哈直乐,参与操作的几乎每个人都闹了不少笑话。
咳……可见过去的人们生活得多么不容易呀!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锻炼机会;不过虽然顿顿粗茶饭的,但是生命在于运动,那时的人体质多半比现在的人要好得多。
……
杨英翠让我们加工的东西真不少,比如烘烤过的干椒、需要捶打成丝状的干腌牛肉以及杨家爸爸特意从外面采来的野葱等。
而其中耗时最长的一种根茎物,相当的硬,我们一连换了几拨人都累得呼哧呼哧直喘粗气,这样好不容易才把它加工成碎末状。
后面杨英翠过来验收时她还嘲笑说:“这颗粒也太粗了……不过算了,大致差不多就行,也不用太严格要求。”
而大家纷纷问这究竟是什么东西时,她却笑而不答,只说独家秘方,绝对好吃,大家就不要多问了。
切、又来这套,装神弄鬼的!
在我们忙活的过程中,汪姐和王心梅他们等人也没有闲着,她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用先前加工出来的调味品和搭配辅食和已经煮成七分熟的米饭混合搅拌在一起,然后大家一起来捏饭团子。
捏出来的饭团子是白花花的、另外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辅菜,比如牛肉丝、胡萝卜丁和其他吃的东西,煞是好看。
然后她们又用翠绿的菜叶把这些饭团子一一包裹好,用香草的长叶捆扎一下,再放进大木甑里去准备开始最后的蒸制工序。
另外,杨英翠还用了一只汤锅,将我们最后才加工出来的不知名根茎的颗粒加了水开始用大火来烧汤。
又过了半小时左右,估摸着水开了,她再揭开盖子加入新采来的菌子。
€€€€话说我事先一听说有菌子还不放心、心里一直犯嘀咕,不过检查了一下,都是我所熟悉的菌种,没有问题,这才放下心来。
汤锅盖子一揭开,所有的人都醉了、全都情不自禁地吸起了鼻子!
香、简直太香了!那种独特的宜人香味弥漫开来,真是没办法形容的舒服。
我估计现在整个杨村都能闻见这种味道。
这是什么神奇的山珍啊?真好闻!
同伴们惊叹说:“哇,闻着都醉了,那要是喝一口,今天还能出发探险吗?哎哟,我快走不动路了!”
杨英翠则哈哈一乐:“放心,这汤可是用来给大家鼓劲用的、而不是要让大家光顾着享受不干活。”
在她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以前和她之间的一切不愉快都像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一样,好像那都是梦,现在在大家面前的这个女子才是完全真实的,勤劳、善良……
难道,劳动真的能让一个人变得纯真,回到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