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了荆州之后,刘表待他甚是宽厚,刘备漂泊数年之后再次过了一段安生日子,本来他可以一直在襄阳城待的舒舒服服的,可坏就坏在他那张嘴上——弟有三将,足可委用:使张飞巡南越之境;云长拒固子城,以镇张鲁;赵云拒三江,以当孙权。何足虑哉?
刘宪真的很无语,简直闹不明白,刘备的脑子到底是哪里秀逗了,是进水了还是被门给夹了,才会在刘表面前说出这样的“胡言乱语”!
效果是非一般的好,没过两天他就被刘表找了个借口打发去了新野。一直呆到现在,算一算时间有两年了。
早在进襄阳之前,刘宪就送了俩字给刘备,“忍”和“等”。想要再有出头之日,就必须把这两个字时刻装在心里!
在受了这次打击之后,刘备言行收敛了不少,这两年来的表现堪称优秀,凭着自己的好名声,结交了荆州不少名士,手中硬实力不见太大增长,软实力却愈垒愈高。
这次相见,几人除了能说一说心里话外,并没有倒腾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阴谋来。他们谈的主要话题只有一个——军队训练。
这个话题,新野那里已经进行一年多了,比合肥晚了小半年。
出发点却是刘宪在数次厮杀后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关乎“兵将”二字。
中国有句老话:兵在精不在多!
但汉末以来,天下诸侯混战,他们麾下的士卒来源主要是刚刚放下锄头,为了得到一口吃食的普通百姓。
这些兵卒的素质可想而知,不要说和黄巾之乱时精锐骁勇的南北二军相比,就算和当年的郡国兵也不能相提并论。(除了一些精锐外)
现在诸侯对战,领军大将败走或被擒杀,其手下再多的兵士多会立刻崩溃,先是一哄而散,继而一败涂地。
而要是有一猛将坐镇,就算兵马远少于对方,也能轻易退走。比如平舆突围时。
这样的部队不是刘宪想要的部队,即便合肥那一万多人马在最近几次战争中的表现并不俗。所以回到合肥之后,刘宪总结了一年多来几番征战的心得,之后就立刻着手进行了整编。
主攻方向有两点,第一就是军纪。
士兵看伍长,伍长看什长,什长看队率,队率看都伯,都伯看……一级跟着一级,一级压着一级,军阵之中每一级都必须紧紧跟随着自己的上官,不得有丝毫的懈怠,不得有丝毫的忧郁!
战场之上,不听号令者,杀;蛊惑军心者,杀;擅自逃散者,杀;喧哗、搅乱军阵者,杀,杀,杀……
一系列的“斩杀令”,就像是一座无法翻越的大山,耸立在合肥三万士卒的面前。
不但适用于士兵,还用于下级将校。不得主将军令,敢擅自率部或鼓动部下逃溃者,不但为首的军官要日后清算,就连从属的士兵也要隔二抽一,杀掉三成三。
除此之外,就是——一部军官想要逃走时,其副手有权就地斩杀,自己取而代之,无罪。
而若是副手服从正官,日后清算时杀无赦!成编制兵马讧乱,正副主官一律处死,自主官往下,什长一级往上,所有军官杀无赦!
可以说,靠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刘宪勒住了军中大半将校的命根子,除非是不打算在刘宪手下混了,否则没人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军纪中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接替规令:主*死,副官接手,副*死,下属排位第一者接替。一级一级的向下排,虽然编军时会花费不少功夫,可为了战斗力,刘宪还有什么不能忍下的呢?
加上军功和扰民等方面的规定,这部匆匆制定下的军纪中,光是斩杀令就不下三十条,杂七杂八的责罚、奖励都算上,总共不下百条之多。
虽然是他匆匆编纂的,可想把这一部简易军规灌输到一支部队的灵魂之中,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