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生意人大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锱铢必较积少成多类型的,另一种是千金散尽还复来,海纳百川,把盘子做的巨大,让很多人获得利益和成功体验的。前者聚沙成塔,后者众志成城。都有轰然倒塌的可能,也都有建立不世基业的机会。
上述这番话是李牧野最近才从楚秦川口中听到的,当时他问自己想做哪一种生意人。李牧野说我当初揣着创业资金来到俄罗斯,满脑子都在想怎样成为第一种类型的商人。而现在,我觉着自己已具备了成为第二种的条件。楚秦川又问,为什么?李牧野说道:人各有局限,成就事业的基础是先学会量身定做,找准自己的定位,然后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
现在,李牧野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生意方向。
基里琴科听到五五分账这句话的时候,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此后,接连数日,李牧野都流连于基里琴科名下的各个俱乐部等娱乐场所。给楚秦川的说法是出去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实际上却是在实地考察基里琴科的实力。
意向达成是合作的基础,具体到书面上的东西自有职业经理人们来打理。李牧野把这方面的事务都交给了安德烈负责,在俄罗斯南部城市伏尔加格勒,他管理着一支专业的经理人团队。而基里琴科这边绝大多数事务都由他这个莫斯科大学政治经济系高材生包办了。
李牧野用人,从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小安子这厮虽然油滑了一点,但能力却还是不错的,在跨国贸易方面绝对算得上是行家里手,最主要是他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所以可控性极好。把他调到基辅来跟基里琴科接洽,李牧野自己则成了甩手大掌柜,只要把握住渠道和金钱两个方面就可以了。
这些天,楚秦川一直挺忙的,几乎很少过问李牧野的行踪。李牧野心里头十分清楚,名义上这老头是自己的安全顾问,实际上他就是陈淼安放在自己身边的党代表。当日是阿辉哥把他推荐过来的,但李牧野现在已经知道,实际上他是毛遂自荐来的。因为金度勋是他的一眼连襟,托孤老友,老金之所以找上自己,就是这老头背后唆使的。
大家彼此心里有数,嘴上谁也不说破,表面上和和气气的保持一种良师益友型的合作关系。李牧野千方百计的去实现自己尾大不掉的目标,楚秦川则在运作斡旋救出马尔科夫那件事。彼此间互不干涉,至少暂时形成某种默契。
李牧野不确定当前的局面下,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真的能瞒天过海。还是,这些小动作早已被楚秦川掌握,只是因为没有超出人家的容纳范围,所以他才没有任何表示。又或者说,他是乐见其成看到自己借助他们的渠道扩大事业版图?
随着时间推移,合作深入,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版图扩张太快,资金链终于岌岌可危。
基里琴科名下一共拿出来十三座物业,其中适合改造成商场的有三处。其他十处,九处做仓储物流,一处改造为酒店。安德烈找了一家会计事务所做出了一份完整预算。总投入大约需要六千万美金。
这笔钱对李牧野而言是个大问题。不是拿不出来,而是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彼司克那边的农场规模扩大了千倍,投入自然也会相应增加,虽然政府方面承担了绝大部分,但归纳到李牧野名下的权利和义务那部分仍然是个天文数字。那边的事业是跟联邦政府保持密切关系的基础,无论如何都需优先保障。
在预留出彼司克那边需要的资金后,李牧野当下能拿出来的现金已经很少了。农工银行的股权倒是可以拿出一部分来变现,但没到万不得已,李牧野并不想这么做。因为当下正是收购古尔诺夫遗留下的股权的关键阶段,这时候用股权来套现实在是太愚蠢了。
资金缺口不小,又不方便用股权套现。春天将至,安德烈和基里琴科那边并不知道实情,已经遵照李牧野的意思开始动工了。现有资金暂时还可以支应一阵子,可一旦彼司克那边的农场开始破土春耕,在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情况下,这边的资金链恐怕就会立即断开。李牧野最担心的是一旦如此,势必会影响到基里琴科对自己的信心。
这老小子精明狠辣,绝对是个厉害角色。别看现在对自己百依百顺,可一旦翻了脸,就会是一个大麻烦。
为这事儿,李牧野考虑了很多种解决方案。最简单的自然是找楚秦川,通过他向国内官方申请贷款扶持。可这么做的后遗症太大了,几乎是不能够承受的。李牧野完全能想象,一旦自己开了这道口子,官方资金会立即源源不断的涌进来。说不定,陈淼现在对自己的境况一清二楚,早准备好了钱等着自己开口呢。
还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在本地引入第三方合伙人,比如基辅国家银行。但这么做也并非毫无副作用。因为政策和信誉度等因素,这么干是需要提莫夫出具公函,代表农工银行提供担保的。这样一来,就会立即在提莫夫面前露怯。
不是没考虑过让基里琴科搭桥,寻找其他民间资本力量合作。甚至一度李牧野已经决定就这么干了。
基里琴科有个叔叔是军方退役的将军,几年前靠着军火贸易发了横财。后来被人检举被迫退役,断了财路以后便一直想寻求新的事业契机。基里琴科曾为此专门找过李牧野,拐弯抹角表达了这个意思。当时李牧野的资金链还没这么脆弱,出于对绝对控制力的追求,李牧野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
可现在,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再回过头去找基里琴科联络这个第三方,李牧野一来是拉不下脸,不到山穷水尽不想这么做,二来是不希望这种合作模式里的绝对支配权出现动摇。
时值二月,这一天,为那件事儿一筹莫展的李牧野心情烦躁,吩咐老崔把车开到第聂伯河畔,坐在车里看着几个当地青年人在河面上钻冰捕鱼玩儿。这河里的鱼儿多的惊人,随便钻个窟窿就自己往上钻,李牧野正看着有趣,忽然手机响了,拿起来一看,居然是国内打来的。号码是陌生的,传过来的声音却是熟悉的,竟是王红叶!
一晃儿两年过去,李牧野背井离乡,思念过许多人,也想念过故乡的人和事儿,却好像从没想起过身边曾有这么一个肝胆相照的姑娘。可以说几乎要把这个女孩子彻底忘到脑后了。
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感到无助,李牧野尽管坚忍不拔,却毕竟只是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面对眼下复杂艰难的局面,难免会有信心动摇,渴望安慰的心理需要。这个时候忽然接到她打来的电话,实在是个意外之喜。
“是你吗?”电话那边王红叶试探的问道。
“是我。”李牧野一下子听出她的声音,压下心头的惊喜,深沉的给出肯定的回答。
“谢天谢地,你的号码没有取消。”电话的另一端传来王红叶欣喜的声音。
“你知道我早晚都要回去的,这号码当然要一直留着。”李牧野道:“就算只是为了方便以前的朋友还能找到我。”
“什么时候我成了以前的朋友了?”王红叶的声音有些刻意的压抑,显然她是在抑制着情感,却有些难以自控,伤感的说道:“李牧野,你是不是还不肯原谅我?”
“我早就说过了,无所谓原谅不原谅,因为我从来没有怨恨过你什么。”李牧野宽慰道:“你我之间不存在谁对不起谁的问题,那些事情是你母亲做的,作为女儿,你又能怎样呢?”
“哎!”王红叶忽然深深的叹了口气,道:“我鼓足勇气打给你这个电话不是想跟你说这些的,除了希望知道你生活的好不好外,其实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告诉你的。”
“什么事?”
“红叶投资的股权结构又要有新的变化了。”王红叶说道:“这两年国内发展很快,红叶投资的生意也跟着越做越大,尤其是房地产生意特别好做,我妈她最近又想有新动作了,为了不让你知道这事儿还把我哥给踢出董事局,我不想你被蒙在鼓里,所以才给你打这个电话”
本章完
第六十三章 自信打不死的心态
季雪梅又有新动作了,依然是融资扩股那一套。只是这一次她引入的却是国内地产和仓储业的巨头,龙达集团。
王红叶打这个电话是为了不让李牧野吃亏,特意通风报信把实底相告的。
这两年红叶投资的发展跟着国家经济发展一起进入快车道,凭着季雪梅的精明头脑苦心经营和家族人脉的暗中扶持,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了东北地区数得上字号的,资金规模上十亿的财团级经济体。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里,更是成绩斐然。除了连续两年都有成功的地产商品进入市场外,更在东北海洋出口重镇旅大市拿到了令人垂涎的优质地块。
因此,才引起了龙达集团的关注。
王红叶介绍说,这个龙达集团是一家来自巴蜀川渝地区的地产企业,之前一直是西南区域的地产业龙头企业。两年前忽然走出巴蜀川渝范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布局,购置土地建设仓促物流中心,开发商品房,建设配套的商业地产项目。
目前在国内,这家集团公司已经是地产业领域里规模前五的企业。
季雪梅把这么一条大鳄鱼引进来,固然可以将红叶投资的品牌提升到新的高度,但与此同时,也势必会极大的影响到红叶投资的股权分配格局。首先是国有银行套现退出,其次是龙达集团向红叶投资注资,扩充股份数量的同时改变原有股东们的持股比例。这里头,首当其冲的就是作为第二大股东的自然人李牧野。
简而言之,就是人家要把池塘挖大挖深,董事会已经做出决定。李牧野要嘛接受套现出局的命运,要嘛同意董事会决议,并且放弃一部分股权,接受龙达集团的现金补偿,再降一级成为红叶投资第三大股东。
明眼人都清楚,这是一个充满野心的强强联合的商业动作。未来的红叶投资必将会爆发出更强的发展力量。到时候,其股权价值势必会有极大的增幅。在这个时候被迫出让股权,便等于是要在不久后的将来吃大亏。
季雪梅给出的底限是至少让出百分之二十来,按照红叶投资当前的市值估价大约是两亿三千万,股权变更溢价百分之三十,最后龙达集团开出了一个三亿的价钱。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李牧野怎么也没想到,在这最困难的时候,丢在国内的红叶投资的股权居然增值了十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