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廷江和曲建东最关心的还是麓山集团摇身一变成为新麓山纺织工业集团之后,这个集团注册地会不会变化,是不是会直接划归市管企业,那样对麓城县的GDP尤其是财税收入都是一大损失,这也是麓城县委县政府最为担心的。
听得霍廷江和曲建东藏头露尾吞吞吐吐把担心抖落出来时,陆为民也笑了起来。
“老霍,老曲,这份儿担心藏在心里许久了吧?既希望麓山集团发展壮大,又怕市里边心一黑把这个企业的税收给一下子吞了?放心吧,市里边还没有这么下作,和县里边争这些蝇头小利,新麓山集团的注册地不变,依然还是麓城县,财税收入还是按照原来的规矩,税收分成的比例也不变,只是在自备电厂建成之后分成比例可能会有一些调整,但是有一个原则,不会低于麓山集团改制之前的比例和总量,这一点你们可以安心,而且随着自备电厂建成,新麓山集团在麓城的生产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而市区那边的生产基地会逐渐缩小和搬迁,这一点也是市里的综合规划,所以你们尽可放心……”
第一百一十五章 底气十足
听得陆为民这样一说,霍廷江和曲建东都交换了一下眼色,能得个这样的承诺,他们也心满意足了。
新麓山集团一旦组成,其其产值和利税都相当可期,只要新麓山集团的注册地依然在麓城县,那么麓城的收益就会大大的提升,至于说自备电厂的事情,对于麓山集团的经营发展来说自备电厂是不可或缺,但对于麓城县委县政府来说则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到时候适当调整利税分成比例也是情理之中。
不可能市里边花这么大的精神,尤其是承担了四大厂那么多的包袱,却对市里一点好处没有,那市财政局那帮人也不会答应,陆为民也无法对市里那些人交待。
“陆市长,自备电厂的事情应该问题不大吧?”
对于魏嘉平来说,自备电厂至关重要。
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这几年对国际市场情况的深入揣摩了解,让魏嘉平对大举进军国际市场越来越有信心,国内廉价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会使中国纺织行业具备超强的竞争力,而新麓山集团完全可以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在他看来国内这些纺织企业,尤其是国营纺织企业,之所以出现亏损甚至沦落到破产境地,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些国营企业完全丧失了作为企业的基本性质,成为了计划指令下一种官僚体系的衍生物。
作为企业完全忽视市场经济规律,既不主动去寻找发现市场,更不主动去占领市场,复杂的人事结构带来的沉重包袱和经营效率,低下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生产率和次品率,魏嘉平认为这些国营企业能够苟延残喘到现在完全都是因为政府在用纳税人的钱支撑。
如果没有国有银行和财政的支持,这些企业早在几年前就该寿终正寝了,而如果麓山集团有这样好的政策和金融支持,也早就发展壮大到现在的几倍规模了。
现在总算是迎来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个春天,尤其是眼前这一位年轻市长,从一开始魏嘉平就感受到陆为民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极大兴趣,这也让当时还颇有戒心的魏嘉平十分惊讶。
在他看来这些市里边的领导之所以看上麓山集团就是想要让麓山集团去接包袱,而接下这些包袱就极有可能把麓山集团彻底拖垮,他甚至已经做好了拼死抗争的准备,但是陆为民的观点和方案给了他太大的意外和惊喜,彻底颠覆了他的观感。
他甚至有些不太相信陆为民会有这么好的心肠,一直到这个方案逐渐成熟敲定,甚至通过了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落板。
他不是没想到陆为民的意图,甚至也考虑过是不是应该考虑给陆为民私下一份重重的酬谢,但是他从阜头、双峰那边专门找人了解到的情况让他有些犹豫了,无论是谁带给他的消息都是陆为民不喜欢钱,他的兴趣完全不在那上边,或许最让他感兴趣的就是他自己说的,他渴望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如果能够被上边和老百姓所认可,那就最好,换个说法,就是政绩。
这也很正常,这么年轻走到这个位置上,陆为民肯定是想要在仕途上有所追求,对其他身外之物不那么感兴趣也很正常,但是魏嘉平觉得这也只是对方一段时期持有这种看法,伴随着对方地位升迁和稳固,也许他的心思就会有所变化,他愿意等待,等待对方的变化。
他不相信作为一个人会没有一点其他欲望,这种人或许有,但却不应该存在于官场上。
“应该问题不大了。我和省计委那边都已经接洽过了,前两天到京里也找了人,主要是3月份中央政府可能会进行机构改革,电力工业部将不存在,其主要职能合并进入计委和经委序列中,所以可能会有一些时间上的延滞,但我估计影响不大。”陆为民态度很鲜明,“县里和集团在前期工作上不要停下来,选址、土地平整、设备选购这些工作都一样开展起走,对了电厂设计方案已经出来了吧?论证过了没有?”
“陆市长,哪有那么快啊?省电力设计院那边最初一直不肯接手,后来还是您找了省里,听说是花省长给那边打了招呼,那边才开始接手设计,选址倒是早就定下来了,土地平整也早就差不多了,市里国土局那边也都衔接好了,我去电力设计院那边催问过几回,三月之前肯定会通过论证,前提是电厂的申报审批报告得批下来才行。”俞柘苦着脸接上话。
“陆市长,自备电厂的设计和建设都不是问题,毕竟咱们这个电厂从规模上不是什么大家伙,技术上也不是什么先进技术,都是很成熟的东西,对电力设计院那帮人来说都是再普通不过的玩意儿了,说句难听一点的话,随便找一个比较成熟的设计方案,结合咱们这边实际情况略作修改一下就行,那帮人故作神秘不愿意交出来,那也是担心他们触犯天条啊。自备电厂不经过电力工业部那边批准,他们就先接了活儿,那被他们上边知道,就得要吃不了兜着走,所以他们在没有见到批文之前,打死也不敢把设计方案交给我们,交给我们,也不会有哪家电力工程公司来帮咱们建设安装的。”
任东来对这一块的情况十分了解,接上话茬。
陆为民也清楚电力这一块的情况,即便是前世中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十八大召开之后,电力行业改革依然没有见到什么新意,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理由的这种电力垄断改革成为老大难问题,整个能源领域的改革也成为前世中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提出的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这个时间段,要想奢谈逃避电力部门的掌控,都是不切实际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其他渠道,来争取到在夹缝中生存,尽可能的不要去分肥,把自己这塘子水管好就行了。
“自备电厂的事情该你们企业这边做的老魏你们抓紧,审批的问题市政府这边会加紧办理,我希望市政府这边把一切手续跑下来时,企业那边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启动建设,最快建成,最快投产。”陆为民叮嘱道。
“放心吧,陆市长,这事儿我们比您急,我们从意大利和日本进口的织机正月十五左右就要到沪上口岸,然后转运过来也就是正月二十多,一纺厂和二纺厂那边的老式织机我们已经开始拆卸,部分职工的轮训也已经进入了第三轮,我们的想法是三月份就要正式把第一条生产线启动起来,五月份之前,四条生产线全部都要进入正式运行,要力争一二纺厂那边的产能至少要达到麓城厂区这边的百分之四十,等到今年年底之前,一二纺厂后续的生产线改扩建安装完成,要实现产能达到这边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任东来说得眉飞色舞,显然是对前景充满了信心。
“老魏,产能倒是迅速可以提升,市场这边你们有没有问题啊?”
陆为民更关心的是市场问题,一二纺厂熟练劳动力不是问题,设备也早在十一月开始麓山集团在敲定整合方案之后就已经开始向意大利和日本那边发去订单,还有部分德国的设备要等到六月间才会到岸,安装调试完毕也需要一些时间,这些都不是问题,今年亚洲地区的市场普遍不太景气,陆为民摘掉魏嘉平在开拓市场上颇有方略,但是还是有些不放心。
“呵呵,陆市长请放心,魏总刚从香港那边回来,开了年会有美国的几个客户过来,在这一点上我们心里比谁都更有底,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底气了,那我们麓山集团也不敢接下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了。”俞柘乐呵呵的解释道,“去年我们麓山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六点三八亿元,比前年增幅达到百分之四十一点八,利税实现五千六百万元,比前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五点九,魏总和我们几个合计过,如果不出大的意外,今年一二纺厂的改扩建和新生产线顺利建成投产,我们新麓山纺织工业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把握实现九点五亿元以上,实现利税预计可以达到八千万元以上,这也算是我们最保守的估计。”
陆为民吃了一惊,看了一眼一直抿嘴微笑的魏嘉平,“老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可别胃口太大动作太猛,欲速则不达,这个时候给我和老霍、老曲画这么大一个饼,到时候可收不了缰,我可不依啊。”
“陆市长,正如您所说,现在新麓山纺织工业集团和我们整个管理层以及企业职工都息息相关,我们能不努力么?这也算是在我们自己的利益努力,我们能不尽心么?”魏嘉平目光炯炯,端起酒:“陆市长、霍书记、曲县长,你们放心,我们几个既然敢夸这个海口,就有这份底气,这会儿你们可以当我们在说大话,我也不解释,一切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咱们来看,陆市长,怎么样?”
第一百一十六章 成大事不拘小节
“好!我期待你们新麓山集团的好消息!”陆为民也端起酒杯,斗志昂扬,“我知道有不少人对新麓山集团能否取得想象的效果抱有很深的怀疑,也有不少人质疑新麓山集团的改制方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一些人则是对这种改制是不是能起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效果持否定态度,我觉得这都可以理解。改革本身就是做前人从未做过的事情,本身就要求我们破除一些固有的老旧观念,尤其是作为一级领导干部,就更应该有这份胆魄和毅力去承担!”
霍廷江和曲建东都感觉到陆为民话里有话,也都端起酒杯,静待着陆为民的后话。
“老霍,老曲,我不瞒你们俩,新麓山集团这个兼并整合方案以及对改制后新麓山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我费了不少心思,可能你们也都注意到了兼并整合上,市里边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包括承担了相当大一部分几家企业的债务,甚至也包括一些担保债务,这在市里边也引起了很大争议,但是最终市委市府还是形成了一致意见,决定把这些债务和担保债务都承担下来,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市委市政府并不是只想要把这几家国有企业当做包袱踢出去,而是真心想要把纺织行业作为我们宋州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陆为民语气里充满了激情和展望,“很多人说纺织行业是夕阳产业,日趋没落,但我不这样认为。纺织品作为日常消费品,其需求是长期而稳定的,尤其是在人工费用高昂的欧美日韩这些国家,纺织行业的确是一个不太划算的产业,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庞大而充裕劳动力优势至少在十年内不会消失,同时随着我们熟练劳动力的技能提升以及在机械设备上的不断推陈出新改进,我们在纺织行业中还会有更大的优势体现出来,这正是我们能够在这一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我希望这一优势会在我们宋州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希望我们宋州可以借助纺织行业形成的体系,进一步延伸,比如我们的其他纺织产业,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作为主导产业来进一步发展?地方党委政府有没有一些考虑如何来促进产业的发展?”
陆为民的目光望向了霍廷江和曲建东,霍廷江和曲建东也都是目光闪动,显然是被陆为民这一句问话问到了。
“陆市长,麓城的纺织行业有一定基础,除了最大麓山集团外,也还有规模相对小一些,但是效益也不错的太平纺织和大川纺织,太平纺织目前有纺锭一万五千锭,预计今年可能会扩张到二万锭,大川纺织则主要是以麻纺为主,尤其是亚麻纺织,目前它们的亚麻纱产量已经占到了全省一半,所产的亚麻布主要为上海大众以及东风汽车用于汽车座套织物,太平纺织去年实现产值三千六百万元,大川纺织产值突破了三千万元,比起前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曲建东显然对这个问题更清楚,作为县长他知道陆为民对于这些经济数据十分感兴趣,所以也早有所准备。
“我县纺织产业有一定基础,但是制约我县纺织产业发展的因素也比较多,主要集中在融资上,因为我县纺织企业都以乡镇企业为主,几大银行在融资贷款上对企业要求相当苛刻,贷款审批难度很大,程序复杂,所需时间长,这极大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像太平纺织厂去年就曾经提出贷款一千六百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但是县工商银行以市场情况不佳、风险过高拒绝了贷款,而县信用社只能提供八百万贷款,所以使得太平纺织厂的新建计划搁浅……”
陆为民默默地点点头。
无论是乡镇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如果要谈到困扰它们发展的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融资贷款,几大银行的眼睛始终是盯着国有企业,尤其是有着地方政府财政作为后盾的国有企业,可以说得上是金字招牌,但是随着国有企业破产的禁忌被打破,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步伐加快,银行也开始把目光转向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但是这个转型过程相当慢,而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先天不足也相当明显,财务管理不规范,信誉度低,固定资产评估难,加上其起落大,所以银行对于这些企业存在防范心理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随着国有企业在面对市场经济下的严重不适以及专业银行商业化要求,从经营角度来说,商业银行对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关注已经日益明显,越来越无法忽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就需要一个机制来理顺,促进双方的对接,这一点陆为民在双峰和阜头,尤其是在阜头上已经试验过,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而现在也该是在宋州启动这一做法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