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玠心里发寒,抬头望了李易一眼,虽然李易沉静平和,可毛玠却是有些怕了,打心里的怕了。
但是,作为曹操臣属,毛玠尽管已经心生畏惧,但为了曹操利益,还是坚持说道:“襄侯志向远大,远超玠所能想象,但是,襄侯既然志向高远,肯定就不会因小失大,所以,襄侯成为州牧之后,首要之事当为彻底收复荆南四郡,只有安定自身,方能放眼于外,但如果襄侯贸然发兵兖州,且不说荆南四郡可能因为心中不服产生变乱,便是朝廷也会因为襄侯举动有所不满,倘若襄侯进兵顺利,也就罢了,一旦襄侯有所挫折,恐怕……之前一切心血,全都要化作泡影。”
李易暗暗点头,毛玠说的跟他心里想法是一样一样的,之前李易的确有过早早的将曹操干掉的想法,但斟酌后,李易放弃了,因为对上曹操,李易实在是没有绝对把握完胜,而且一旦失利,后果却是他承担不起的。
不过,现在李易目的是要给毛玠制造压力,自然就不可能什么都说实话了。
于是,李易问道:“孝先以为,荆南那几人才干与曹使君相比,如何?”
“这……”
毛玠犹豫了一下,说道:“自然是有所不如。”
李易摇头道“不是不如,而是云泥之别啊!”
毛玠诧异的看向李易,只听李易继续又问:“孝先以为当今天下,有几人可称英雄?”
毛玠嘴唇轻动,却是不敢回答。
李易也不逼他,直接说道:“天下人物,唯李某与曹操可称英雄,至于其他人,哪怕是袁家二人,也不入我眼,所以,孝先还觉得李某为除劲敌,不会强行出兵兖州?”
毛玠轻叹了一口气,他的思维已经被李易打乱,完全无从分辨李易说的这话是诈他,还是真的。
见状,李易又道:“还是之前李某说的,只要孝先愿意留在荆州为官,这次只要曹操不再主动来招惹李某,李某也绝对不会为难难曹操,如此,孝先也算是还了曹操赏识之恩,可谓两全其美,如何?”
毛玠虽然没抬头,却也感觉到了李易目光中的灼热,但他纠结片刻,最后却是什么也没说。
李易对此虽然早有预料,但心中多少还是难免失望,叹了口气,起身说道:“孝先若是拿不定主意,也不用急于一时,暂且就在南阳放心住下,无论何时,只要想通了尽管知会李某便好。”
说罢,顿了顿,李易躬身对着毛玠行了一礼,又道:“当今乱世,欲成就一番事业,许多时候不得不行一些非常手段,而李某出身卑微,想要成事,更是如此,所以,为了留下先生,不得已出此下策,有冒犯之处,他日待李某成就大事,定当百倍补偿先生!”
说罢,李易再次微微欠身,然后退了出去。
毛玠听着李易的脚步走远,直到消失不见,这才抬起头,一边苦笑,一边对着门口长叹,李易如今态度,显然是已经吃定了他,这叫他奈何?
而且,更让毛玠闹心的是,他原本觉得曹操已经是当世人杰了,却不想李易也是丝毫不差。
比较这两人,抛开本身才干谋划暂且不谈,单单是志向方面,李易明显已经定下了目标,可曹操呢,拿下兖州之后就开始摇摆迷茫,这点差别之前也就罢了,一旦李易成为荆州牧,然后算计曹操,曹操恐怕真的要危险了……
李易离开后,自然有人给毛玠安排,那些细节不用他操心,他要准备去见伊籍了,不过见面之前,李易却是先找典韦问了一些情况,然后了解到,伊籍这次过来,只带了一个毛玠,其他物资却是没见到。
确认了这些消息,李易才让典韦去将伊籍带来,而这一见面,李易就发现,才几天功夫,伊籍整个人都瘦了一圈,憔悴的不行。
于是,在说正事之前,李易先来了一句感慨:“机伯,这些时日清减了啊。”
伊籍正要给李易行礼,闻言动作僵了一下,然后才向李易拜道:“伊籍见过襄侯。”
“呵呵,你我已经如此熟识,就无需多礼了。”
李易摆摆手,示意伊籍坐下。
伊籍躬身谢过,然后坐下问道:“毛玠已经按照约定为襄侯送到,其他军械粮食,因为路程遥远,但战事急迫,所以刘使君有意将其送入襄阳,襄侯大军南下经过正好接收,不知襄侯意下如何?”
第397章 点将
其实李易原本是想先与伊籍寒暄一阵的。
虽然之前李易在与伊籍谈事情的时候压榨了他许多,但那归根究底都是因为刘表的缘故,对于伊籍本人,李易还是比较有好感的,甚至还想等着以后找机会将他拉到自己身边,因此,在非必要的情况下,李易其实很愿意表现出自己对伊籍友善的一面。
不过,这一次再见,李易发现伊籍虽然对自己依旧恭敬守礼,但好像已经没有了之前的耐心,或者说那种任你怎么揉捏都能复原原状的韧性。
特别是一见面就道出了刘表的消息,虽然是在履行职责,但这种态度已经不是一个优秀的使者的表现了,反而更像是一个单纯的传声筒。
李易多打量了伊籍两眼,发现他面对自己也不像是有太多敌意的样子,便将这事记在心里,表面上却是做出思索状,片刻后答道:“可以,军械也就罢了,粮草运送确实耗费良多,太不合适。”
伊籍脸上不由露出几分诧异,跟李易打交道好几次了,他还是头一回见李易说话这么痛快,以至于伊籍心中都忍不住生出了几分不真实之感。
李易察觉到伊籍的表情变化,不由失笑道:“怎么,机伯以为我还要再与你推脱几次?”
伊籍赶忙收敛表情,摇头道:“不敢。”
正当伊籍想再说两句什么捧一捧李易的时候,却听李易又道:“不过,大军开拨,是需要准备几天的,这点机伯应当可以理解吧?”
伊籍下意识的就想催促,但不知想到了什么,将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又吞了回去,最后只是点头道:“襄侯言之有理,籍全听凭襄侯安排。”
李易面露微笑,表示对伊籍的反应很满意,但心里却不由更加奇怪了,虽然襄阳城一时半会不会被袁术攻下,但这毕竟是在打仗,兵贵神速,伊籍怎么说都应该催一催才是啊。
但李易一时也摸不清伊籍这是怎么了,不好细问,又随便说了几句话,便叫人安排伊籍下去洗漱歇息,等中午时一同饮宴。
让伊籍退下,李易当即就喊来随从,找他们要了最近关于襄阳的情报,主要是就韩嵩送来的消息。
然后一番查找,李易就发现了一个情况,自上次李易让伊籍带着一系列对刘表的苛刻要求要求回去之后,刘表就不止一次当众呵斥过伊籍,甚至还指着鼻子骂了人。
这个情况很好理解,那就是刘表认为伊籍在面对李易的时候没有据理力争,虽然求得李易出兵,代价却是那许多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偏偏在目前的情况下,刘表还无法拒绝,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如此情形下,刘表本就很糟糕的心态必然爆炸,找人撒武官员,全数召集到了太守府中,商讨出兵之事。
李易很干脆,当先说明伊籍已经送来了消息,然后问道:“易决定今日议事,点兵选将,三日后大军开拨,诸位以为如何?”
李易发问的时候,目光环视,扫过面前坐着得文武官员,心中就像是有一团烈聘,徐庶听令!”
“典韦文聘为我副将,徐庶为司马,你三人同我坐镇中军,点兵一万,一样三日后开拨!”
“诸葛玄,凌操,你二人统兵三千,都督后军军务以及民夫协调,务必保证道大军粮草供给!”
“另,即日起郭嘉不再为主簿,改任军师,并随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