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众人纷纷行李告退,偏殿之中的人越来越少,李易的目光转向旁边裹的厚厚的,正要向自己告辞的黄叙,笑道:“黄叙切稍等,另外大公子也请稍待,我有一物还要托大公子转赠州牧。”
刘琦原本就没打算走,又听到李易要给他爹送东西,心中好奇满满,当即点头应了。
至于黄叙,更是只能听令。
稍后,李易叫上郭嘉典韦,与刘黄二人来到太守府后院一处略显偏僻的屋舍。
刘琦好奇的四处打量,猜测李易用意,李易没管刘琦,他的注意力主要都在黄叙身上,笑问道:“这些时日,住的可还习惯?”
黄叙赶忙躬身道:“襄候照料周到,衣食起居,一切都要远胜以往,只是叙身体羸弱,得襄候如此照顾,不知如何报答,心中甚是惭愧。”
李易心想,让你老爹乖乖来给我打工,那就是最好的报答了,不过,李易嘴上却是大笑道:“你这话要是叫黄将军听到,怕是要对我有意见了。”
随行几人也是大笑,黄叙则是脸色讪讪,很是不好意思。
原本黄叙面对李易并没有太多好感,毕竟他觉得李易是要用他来迫使自家老爹。
可实际上,李易除了安排他的生活之外,这些天来,并没有对他有任何试探或者干涉。
只有今日讲课,是李易要求他必须来的,原本黄叙还带着几分戒心,可听到开头之后,他就开始庆幸,庆幸李易让他听了这一堂课,否则必然要遗憾终身,因为黄叙是少数感受到数字魅力的人之一。
而且,再讲课的时候,李易为了照顾黄叙身体不好,特意送了个手炉给他抱着,这个待遇,可是连大公子刘琦都没有的。
人非草木,黄叙又是少年之人,李易如此待他,他对李易的态度自然也不知不觉的缓和了许多。
李易又问道:“我听说前些日子,两位神医都收了你做亲传弟子?”
“确有此事,蒙两位恩师垂青,叙如今但又闲暇,就随在两位恩师身后,帮忙整理编纂医稿。”
黄叙脸上满是感激之色,他对那两位是真的感激满满,而且佩服万分,只是想到自己的身体情况,眼中不由闪过一丝黯然。
李易点点头,当时张机说要收黄叙做徒弟,李易还以为他们是想帮着自己拉拢黄叙,听了解释方才知道,黄叙是真的有这方面天分,让两人起了爱才之心。
察觉到黄叙神色不太好,李易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道:“有人庸庸碌碌,直到白发苍苍也无所作为,也有人年纪轻轻便可封侯拜将,一朝成名,闻达于后世,所以,千万不要过于自怨自艾,否则,这一生就真的一事无成了。”
黄叙闻言很是惭愧,赶忙躬身道:“多谢襄候教诲,叙铭记于心!”
李易笑着将黄叙扶了起来,却发现周遭几人全都目光怪异的看着自己,李易诧异的看了看身上,疑惑道:“诸位这是为何?”
几人互相对视几眼,刘琦笑道:“年纪轻轻封侯拜将,襄候说的莫不是自己?”
李易一愣,他虽然脸皮很厚,但也没有到当面拿自己做榜样的地步,只是旁人却是明显想差了,就连黄叙也脸色古怪的看着他,无奈,李易只能干咳一声,强忍尴尬,解释道:“我方才说的是甘罗十二岁官拜上卿。”
第262章 火炕
在此之前,有甘罗十二岁拜为上卿,这乃是年轻人中当之无愧的翘楚楷模了。
不过,稍微有点根底的人都清楚,甘罗祖上乃是名臣,头顶又是大名鼎鼎的吕不韦,有这两层关系在,甘罗想做出点成绩真心不难,甚至,难保当时不是由着别的什么原因来推动。
可李易不一样了,以白丁之身取得今日成就,可谓是一路逆流而上,比甘罗当初走的路要难的多。
最开始的时候,还有许多人看到李易获得的那些名声后会心里泛酸,瞧不起李易的出身,将他当做暴发户一类的存在,可在那些与李易接触的比较多的人眼中,李易绝对是才华超级逆天一般的存在,甚至于刘琦这样的贵公子都对他有着一种隐约的崇拜。
因此,对于李易的谦虚,众人全都露出了一种类似于心照不宣的笑容,至于李易本人,也被看的有点不好意思,但也不好再辩解,只能伸手向前一引,道:“我说的事物就在屋中,诸位随我来。”
李易带头,其余众人鱼贯而入,然后就是左右张望,希望找到李易说的东西在哪里,可是,这屋中空荡荡的,他们实在没能发现这里有什么东西是适合送给刘表的。
李易向黄叙招招手,黄叙不解的走进几句,李易拉着他走到床榻边上,指着前面说道:“在这里试试看,感觉如何。”
黄叙满脸莫名其妙的坐在了床榻上,但紧接着就“咦”了一声,惊讶道:“这里怎么如此暖烘烘的,下方好像放了一个暖炉。”
说着,黄叙还伸手在床榻上摸了摸,想要拉起床板看看,看下面藏了什么一般,结果这一拉,让他尴尬的要死,原来整个床墩子都是一体的,根本打不开。
这里也就典韦知道李易弄的是什么东西,其余人莫说刘琦,就连郭嘉这个绝对亲信都不知道这张床榻怎么回事。
刘琦与郭嘉看见黄叙这般模样,也起了好奇心,走上前一阵摩挲,果然,这张床榻不是一般的暖和啊。
刘琦看着李易,目光中隐隐有感激之色,他已经知道李易是要做什么了。
他可以肯定,父亲收到这样的礼物,必然非常高清。
不过李易虽然明面上说了要给刘表送礼,可他今日排在第一的目标可不是刘琦,而是黄叙。
李易对满脸不解的众人解释道:“这床榻是用砖木砌成,下面留有中空通道,通道延伸到屋外,可连接厨房灶台,也可专门修一壁炉,只要在其中烧上木柴,让热气顺着通道经过床榻下方,这床榻自然就暖和了。”
几人一听李易解释顿时恍然大悟,郭嘉作为李易的绝对亲信,更是见缝插针一般的拍马道:“此物虽然构造简单,却是大巧若拙,也就主公能有这等奇思妙想,叫我等佩服啊!”
刘琦也很是喜欢,跟着说道:“是啊,明明如此简单,前人却不曾想到,有此一物,百姓冬日再无需挨苦受冻啊。”
刘琦说罢,目光深深的看着李易,好像李易弄出来一个火炕,是一桩多大的功劳一般。
其实,如果今天弄出火炕的不是李易,而是别的什么青年,刘琦就很难开口称赞了,更大的可能是语重心长的告诫对方,千万不要不务正业,不可耽误了读书做学问等等。
只是今日这说话人是李易,李易做的许多事情,已经被刘琦放到了一种让他纵然穷尽一生也无法追赶的地步,所以,面对李易,刘琦心中只有佩服,而不是嫉妒,或者指责。
李易笑了笑,没有接话,实在是刘琦这个贵公子的话让他没法接。
这火炕虽然是过冬利器,对后世的人来说,也是土的掉渣,但就目前来说,真心不是一般老百姓用的起的。
李易不知道正个八经的东北大炕热腾一晚需要消耗多少柴火,反正他弄出来的这个,真心是特别费柴火,李易不用估算都知道,寻常的老百姓家里根本烧不起这么多的柴火。
所以,刘琦说的什么不让百姓挨苦受冻,真的一点都不现实。
好在,李易弄出这火炕,本意也不是为了老百姓,不是他不想,而是确实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