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言重。”
“将军这般却是折煞我等了。”
“将军年轻有为,岂是那赵括可比?”
众人并没有因为李易的谦虚而对他有所轻看,反而言语中更多了几分善意。
作为基层的武官,有人来混功勋固然是闹心,可他们最怕的却是混功勋的人手高眼低胡乱指挥,到时事情办砸是小,闹不好还会害他们丢了性命。
他们早就猜测李易年纪轻轻对军事了解肯定不多,一直都在提防李易仗着官职滥下军令,没想到李易却是如此的从善如流,让他们着实松了一口气。
李易抬抬手,示意众人不要再拍马了,这才对高顺道:“太师让我们督查沿途军纪,具体如何行事,你们可有定下?”
高顺答道:“昨日也议过,洛阳百姓搬迁,再加上天子圣驾文武百官,怕是要绵延数十里不止,我们两千人马虽然不少,可在几十里路途上散开怕是浪花也看不见,想要面面俱到很难,所以属下计划将骑兵打散,将军与马校尉领二百人在前军护卫天子与百官,我与张校尉领二百人在后,其余人马以十人带两名骑兵分散于百姓队伍之中,若有事,骑兵通传呼应。”
高顺说完,眉头却是皱着的,因为他明白,自己的这番安排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落实下去起到的作用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对此高顺很无奈,非是他无能,而是人手有限,án bg有限,再加上董卓亲自拆台撤了他们一千人马,无异于直接告诉世人,过两天董太师准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们别太过分就好。
如此一来还有几人对所谓的督军心中忌惮?
偏偏李易相问,他不得不说。
李易沉吟片刻,他对高顺给出的答案有些失望,不禁又看向那两名校尉,问道:“两位可有别的意见?”
两个校尉相视苦笑了一下,拱手道:“末将愚钝。”
李易再看向那些军侯,只见这帮家伙们一个个也低着脑袋,显然,让他们帮着出主意同样是不可能了。
李易曲指在桌子上轻轻敲了敲,问道:“我们共有多少战马?”
那张校尉答道:“一千一百余匹。”
李易心道果然不愧是董卓嫡系,又问道:“士卒中有多少是骑得马的?”
说罢,李易又补充道:“只要能够骑乘便可,无需马上作战。”
张校尉心中奇怪,但还是老老实实的答道:“营中两千将士皆可马上杀敌!”
“哦?”
李易微微有些诧异,见张校尉神色坦然,其他人也没有心虚的样子,显然人家没吹牛。
暗道一声厉害,随后李易飒然笑道:“既然如此,这个具体如何督军的法子,我们倒是可以改一改了。”
众人纷纷看向李易,但真正觉得李易能提出什么好法子的人却没几个,他们多数只是好奇,或者说是准备给这位主将捧臭脚罢了。
唯有高顺是真真的一脸期待,认识李易这许多天来,只要李易开口,还从未让他失望过。
李易开口道:“我与伯平各领二百人马,这点不变,不过换做伯平在前军跟随百官,我在后看护百姓。”
高顺一听这安排,顿时急道:“将军身为主将,怎可居后?”
高顺不是要和李易争什么,而是他非常清楚,这次的督军是个苦差,而李易又帮助并州一系良多,高顺记着这个人情,便想要偿还一二。
前军有天子与百官,没有哪个不开眼的会在那里闹事,所以高顺原计划是让李易去前面混日子,一路酱油到长安,然后便妥了。
至于后面百姓可能遇到的那些麻烦事,高顺自己去挡,能挡多少算多少,总之就是不让李易去趟那浑水。
现在李易的决定却是和他掉了个个,这让高顺如何不急?
第73章 杀尽不法之徒
李易安慰道:“伯平莫急,且听我说完如何?”
“是!”
高顺无奈,只好退了下去,心中却是打定注意,一定要让李易改变想法。
李易笑了笑,高顺还是很仗义的,如此他便更加不会让高顺去替自己担事。
以高顺的身份,再加上他不被董卓待见的情况,万一真的和一些“大佬”起了冲突,回头被穿小鞋是肯定的,甚至性命都会堪忧。
李易在心中理了理思路,没有继续往下说,反而问道:“太师让我等监督军纪,那诸位说说,寻常士卒心中所惧,是太师,是军法,还是你我?”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李易会这么问。
一个看起来比较憨厚的军侯抓了抓脑袋,大声道:“自然是太师!”
帐内众人不由都笑了出来,李易也笑着道:“说的很对,那么在太师之后呢?”
那军侯这次稍稍纠结了一下,方才说道:“是军法,我们本身人家是不怎么怕的。”
“这便是了。”
李易锤了下手心,道:“想要督查军纪,我们所仰仗的乃是太师的威名与军法,至于我们本身,除非是太师再调拨个万人精锐过来,否则,相对于百万百姓与数十万兵马而言,我们能够直接起到的作用实在是有限。”
众人顿时面露不解之色,李易看了他们一眼,继续道:“既然如此,我们不如索性将重点放在太师身上,好好的借一借太师的威名,看看哪个敢当着太师的威名作乱!”
众人听的是越发糊涂了,高顺向李易拱手道:“还请将军详细说说,属下等实在是听不明白。”
李易笑道:“放心,其实这件事做起来还是很简单的。”
“我们可以五十人为一队,配备军马二十,遣骑士沿着百姓队伍来回奔走,所有骑士必须不断高喊传董太师令,劫掠百姓者斩,滥杀百姓者斩,银辱女子者斩等等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