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661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你这个东西怎么说也是咱们大明眼下第三位国公了,怎么能当着十几万大军的面哭成这幅样子,太丢人了,好好的,收拾收拾自己,跟朕校阅三军。”
马大军慌的赶忙擦拭去脸上的泪水,提了提鼻子。
“请陛下上车,臣为陛下牵马。”
“瞎扯。”
朱允炆诘责一句,拉住马大军的手腕就往车辂上走。
“四叔也来,与朕同车阅兵,好好看看这支,奠定我大明万世基业的煊赫王师!”
天子驾辂开始移动,近千名礼乐手奏响了雄浑激昂的军乐声。
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在朱允炆的眼前划过,带着骄傲和亢奋,带着伤疤和荣耀。
车辂自西向东后又折返到中点,将数万大军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朱允炆一个人的身上。
“明军,威武!”
“吾皇,威武!”
甲胄铿锵,数万儿郎高声回应。
朱允炆提气大喝:“明军,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颂唱,凯旋的健儿欢呼着他们的胜利喜悦之情。
等山呼万岁的声音消散于天穹,朱允炆才开口。
“两年前,你们踏上征程远赴不毛,驰骋于刀光剑影之中,沐浴在鲜血炮火之下,历时日夜七百有六,终于今日,凯歌而归。
此番征途,尔等前后破城三百一十七座,斩级俘降敌寇一百一十三万之众,军功之盛,遍览青史无有出处。
朕表尔等之功绩于江山社稷、祖宗太庙,亦兹荣焉甚深。
你们用手中的刀剑,用身体的伤疤,为我大明,为我子民,为我后人,犁得土地无数,功在今朝,勋传千秋!
上承祖宗余烈拓疆万里,下开后代基业万世不灭。
朕将镌刻尔等功绩于青史之上,只要日月山河还在,大明江山社稷便在,尔等功绩也将永恒传颂,朕之所愿,唯大明万岁!大明人民万岁!大明军人万岁!”
朱允炆握拳,举臂连声高呼三个万岁,瞬间点燃了这两万儿郎的情绪,原本分明整齐的军阵崩散,在生死间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年轻健儿欢呼起来,所有人都忘记了皇帝还在这,从挽肩相庆又瞬间变成了嚎啕大哭。
大明二十万儿郎征西南,多少战友同袍,手足兄弟魂断异乡。
多少个日夜,这些可能只有十几岁、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会去想,他们还能不能回到故乡再见爹娘。
今天,朱允炆肯定了他们。
他们的功勋将镌刻青史之上,千年万年一直流传下去。
第431章 明印协定和皇明天朝体系(四)
虽然朱允炆已经戒了酒,但当晚在京军大营内接风的庆功宴上,朱允炆还是待到了很晚,看着一群大明的高级武官喝到酩酊大醉,看着几万名凯旋健儿饮酒高歌,心里很是开心。
“此番征战,二十万健儿仅余十一万七千人,阵亡八万三千多人。”
数字是空洞的,但写满了阵亡英烈姓名和籍贯的阵亡名单却让人一眼就看到了尸山血海,为了征服整个印度,大明的将校卒武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一将功成万骨枯,而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的何止是万骨。
朱允炆登基之后,大明虽然躲掉了靖难大乱这场内战,但十几年来也从未停止过对外战争的脚步。
平麓川之战、定朝鲜之战、收复台湾之战、抗洪会战、漠北决战、印度决战。
还有已经打了四年之久的征察合台之战。
大明儿郎的血,洒满了这万里江山。
“将来史书上留墨,后人只会知道朕这个皇帝,歌颂朕为千古一帝,言朕之文治武功远迈秦汉隋唐。”
在庆功宴上,看着王帐内两排端坐的武勋重将,朱允炆如此说道。
“功劳都被朕占了个一干二净,说起来,朕这心里都颇觉无耻。”
“史书浅薄,只能记下寥寥几个名字。”
左手首位的朱棣宽慰道:“一统寰宇的大秦史,只有始皇帝、白起、王翦等人之名,炎炎大汉史,灭百羌、吞匈奴,也只有武帝、霍卫之名。”
“是啊,是啊。”
朱允炆点头,长叹了一口气:“是无数英勇的人民创造了历史,但历史却记不住人民,历史能记住的,只有咱们这些侥幸窃取了最大功绩的当权者,仅把一些微不足道的金银财物赏赐下去。朕要告诉解缙,让他在史书上记下来,今日我建文一朝立下的所有伟大荣耀,属于英雄的大明子民。
我们必须让后人知道,是英勇的大明军民一体同心,才在无数次伟大战役中造就了专属于这个时代的无上光荣!”
王帐之内,所有人一时间都有些痴了。
“阵亡的家家户户要抚恤二百两,活下来的,通赏一百两。对于因伤致残的,退出现役后无法从事劳动的,当地要为其安排力所能及之差事,另外每年要给付十石粮食不使其饿了肚子。咱们决不能让英雄现在流血,老了流泪的事情发生,如果出现了残疾军人无法生存的情况,在座之诸位包括朕,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是生生世世都洗刷不掉的千古之耻!”
所有人的心头的狠狠一震,而杨士奇更是直接起身保证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