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312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要不,从交趾本地募一批?”
解缙开口提议道:“十五万人的缺数,眼下只有交趾拿得出来。”
“交趾刚打完仗,一时半会恐怕也补不齐啊。”
而且恢复交趾的民生关切到日后大明开海的国事,加上之前那一场大仗打下来,交趾现在活着的本就多是老孺病残,就靠着这批壮劳力在家耕地生娃呢,暂时不能动太多。
朱允炆蹙着眉头,这眼就瞄向了大案上那封胡嗣宗刚刚送来的奏本。
要么,把佛祖座下的那些农奴借来用用?
这到还真是个好机会,仔细操作一番,未必不能实现。
“行了,这事朕来想办法吧,下一项。”
殿里众人都相视一笑,心中便明白皇帝必是有了思路,跟着这样的皇帝干事倒也痛快,虽然皇帝经常干一些上不得台面的腌臜事,但中心思想都是为了大明朝廷。
“各省的省考要筹备举行,首当其冲的就是南直隶,应天府尹递了本子请示,选题考哪些?”
省考考政事,那考哪些政事?
以往考八股文、考典籍讲义的时候大家还好选题,截一些内在意义模棱两可之间的话放上去就行,让那些考生填注释和观感,贴合当朝治世的大致思路,又附和当时主考官的为人思想相近的便算过关,而现在皇帝要考政事,那选题就没谱了。
“省考的考题问中央做什么?”
朱允炆不满道:“此番南直隶省考,应天府尹负责整个南直隶各府、州的考定,他不知道南直隶缺什么吗?不知道他这些年做官遇到过哪些棘手的难题吗?还来问朕?”
顿了顿复又说道。
“山西这两年忙着挖煤、福建忙着盐运、浙江忙着养蚕、南直隶忙着织丝,各省的情况不一样,各省的主官眼瞎看不见吗?
前段时间闹地的事,朝廷砍了那么多人的脑袋,地方哪个衙门口缺人,他们心里没数?
为什么地的事闹成这个样子,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这就是朕的原话,通政司发出去,让他们自己来拟吧。”
台下几人互相咂摸一下滋味,都点点头,觉得朱允炆说的确有道理。
既然考政事,各省的政事不一,中央裁定统一考题,也不符合各省的情况。
其实在省考这一块,朱允炆是打算借鉴一下后世的公务员省考的。
也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项。
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都知道,行测这玩意五花八门都有,考得目的是看一下考生的涉猎面和知识量,申论各省的差别就大了,很多都会引荐时下热门的舆论时事。
朱允炆打算过两年也定一套属于大明的行测题库。
什么道、法、儒、农、兵、纵横这些古典的内容都挑出来,筛选出其中跟治国、治民有关联的思想编一套完整的题库出来。
永乐大典这辈子肯定是没了,建文大典的话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第223章 忽悠佛祖
前世今生这么多年,朱允炆还是第一回见到所谓的‘法王’。
佛教三大法王:大乘、大宝、大慈,三人之间的地位是平齐的,没有孰高孰低之分,因为他们的尊位不是佛教本身教义定下的,而是世俗君王用权利敕封的。
宣政院时期,八思巴是乌斯藏唯一的领导者,八思巴是大宝法王,所以三藏以萨迦派为尊。
喃迦巴藏卜也是出自萨迦派,他大乘法王的尊号一样是元朝敕封的,元灭明立,太祖又给这玩意加了一个国师的尊号,然后就给打发回乌斯藏了。
朱允炆是在奉天殿接见的喃迦巴藏卜,由其徒弟搀扶着来的皇宫,他岁数太大了,朱允炆只是打眼一看,就知道这么个所谓的法王估计是够呛活过这两载了。
“咚咚咚。”
喃迦巴藏卜的徒弟跪在地上冲着朱允炆磕了三记响头,而后起身复又跪在地上又磕了三记,这才站起:“小僧哈立麻见过皇帝陛下,请陛下见谅,小僧的师尊上了岁数,故小僧特待师尊向陛下见礼。”
“尊师是太祖敕封的国师,是世外高人,这般俗礼是该免掉。”
朱允炆伸手一引:“赐座。”
两人谢过落座,哈立麻就迫不及待的说了一大通,将来意悉数说了出来,左右无非就是什么乌斯藏与中原有着上千年深厚的友谊,乌斯藏神往中土文化多年,希望大明能在乌斯藏设置都司卫所,派遣教谕云云。
“朕问一下。”
朱允炆没有急着吐口,而是转了话题:“是不是帖木儿汗国的仆从军进了藏地?”
御阶下,哈立麻和喃迦巴藏卜的脸色陡然就变了。
大明皇帝的情报那么快?
“看来朕说对了。”
朱允炆哈哈一笑:“朕是天子,天下的事事无巨细苍天看到之后自然就会告诉朕。”
哈立麻不自然的撇了一下嘴角。
到他们这个身份的,越是在神佛这些领域的巅峰权威的反而越是不信神佛,因为本来就是他们编出来骗那些底层信徒的,天下最大的无神论者就是神学的创始人或领袖。
这个年轻的皇帝也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还苍天有眼看到了都告诉你,呸!
“陛下天人之姿,既然知晓自是应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