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朱贤烶、杨文。”
他朱允炆在山东的钉子是谁?
就是现在的齐王,当初的齐世子、孔希范的高足朱贤烶!
当年,太祖皇帝病危之前,曾召诸王世子与南京,目的是留作质子,保朱允炆登基,保朱允炆的皇位。
这也是当初朱允炆魂穿而来的时候,面对朱高炽的拜见而一度错楞的原因。
而在这群世子呆在南京的这段时间里,当得知朱贤烶是孔希范学生的时候,太祖已经将朱贤烶给策反了!
说策反不恰当,因为在太祖的面前,所有人都本就应该是坚定不移的帝党,而非私党。
朱贤烶卖起他爹来毫不犹豫。
朱允炆削掉朱棣的燕王藩之后,便放手一众世子回藩,那个时候的朱允炆就已经告诉了朱贤烶。
“你可以反悔,但朕仍然有办法处理,或许会麻烦许多,但是给朕添麻烦的代价你承受不起,你也可以出卖朕,但出卖朕的后果,你也承担不起!”
那一年,连朱棣都被削了藩,这些同宗的胞亲,朱允炆的这些小兄弟哪一个敢触老虎的胡须,都吓的恭顺老实,这朱贤烶自然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反抗,老老实实的回到山东,这些年一直都是他朱允炆的忠实眼线。
他是新的齐王,孔家杀劳工的事,怎么都瞒不住他,而且孔希范也压根没打算瞒过自己的这个学生。
就好像他从来不瞒朱榑一般。
他一直以为,齐王府跟孔家的纠葛如此之深,见了光,大家都得死,齐王府不敢出卖他。
他想多了。
朱贤烶把孔家卖的干干净净。
“朕会给你爹一个体面的死法,虽然他葬的不好,他的灵牌也注定进不了宗祠,但是,他的名字朕不会革出宗谱。”
这是朱允炆的许诺,朱允炆也做到了,朱榑的死,责任被朱允炆这个皇帝接了过去,更担了下来。
“你没有出卖你的父亲,因为是你的父亲先出卖了爷爷。”
朱允炆手搭在朱贤烶的脑袋上,幽声道:“你要记住,这天下是爷爷打下来的,没有爷爷,就没有朱明天下,任何人,都不可以背叛爷爷。”
而杨文,这个在诏狱里呆了几个月的含山侯,倒是养的又白又胖,跟他一起出狱的还有那位状元公杨溥。
“官复原职,复爵含山侯,老将军可以安心去山东了。”
朱允炆双手握住杨文抱着的拳头,沉声道:“给朕包围曲阜,一个人都不允许跑掉!”
杨文一低头,沉声道:“请陛下放心,臣必不辜恩!”
当他回转身子离开谨身殿的时候,朱允炆才开怀的笑了起来。
孔家,没了!
第199章 孔家覆灭(中)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朱允炆早就不需要在继续称病作假,他可以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天下人的面前了!
四月初一,大朝会。
百官照例早早的抵至午门外候朝,但却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交头接耳,等着自大内出来一个宦官,唱一句“陛下龙体不适,今日罢朝”之类的话。
自二月下旬皇帝传出龙体不适,召内阁、六部、宗亲入乾清宫辅政开始至今都一个多月了,三月初一的大朝会就没有举行。
私下里,大家都纳闷一件事,那就是皇帝怎么还不驾崩?
不是说已经油尽灯枯了吗?不是说龙体已经只在朝夕了吗?
这一个多月来,所有的朝政都出自内阁,连皇帝的大印都送进了文华殿,明显就是皇帝确实已经没了理政的能力,而且大皇子朱文奎也开始被皇后马恩慧带着频频在文华殿露面,虽然经常是晃一面就走,但也让大家开始有了一种潜意识的认知。
只等朱允炆驭龙宾天,那朱文奎就会自然而然的登基,成为大明新的皇帝。
“到底是年轻,说不准养这一个多月又康复了呢?”
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微垂双目,跟自己的至交好友低声呢喃。同时瞥了一眼不远处站在队首的杨士奇,迈步走了过去。
“杨阁老。”
杨士奇正闭目养神,闻言挑开眼帘看了一眼。
“有事?”
嘿,好横的态度。
陈瑛感觉自己遭到了杨士奇的羞辱,面上稍稍有些挂不住,遂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没什么大事,只是这段时间各省都有言官弹劾,说胡嗣宗在通政司胡乱作为,整的政令不通,地方乱糟糟的,希望阁老这边整肃一下通政司。”
大明现在真的是乱成了一团,江西的士子运动、常熟流血事件正在大明的土地上疯狂蔓延,南直隶、河南、湖广、福建都开始出现了响应的举措,现在的大明底层可谓是打成了一片,死伤之数甚至已经超过了五百之巨!
因为这次浩荡的士运行动,导致各省的民生基础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底层的官吏哪里还有时间操心政事?风向摇摆不定,思想混乱不堪,又偏生这个时候皇帝的身体出了问题,风言四起,大家伙都在眺目观望。
而这胡嗣宗是通政司左通政,更是大明报业总局的直接负责人,各省这黑锅不找他胡嗣宗来背,找谁?
“杨阁老,下官本不欲多言的,但是如今我大明奇谈怪论甚嚣尘上,又兼陛下龙体不适,正直国事风雨飘零之际,依下官看,这求是报还是暂时停刊吧,等陛下龙体康泰下了谕令,再开也不晚嘛。”
说到这,陈瑛还看了一眼方孝孺,开口道:“而且方阁老毕竟是我大明的阁辅之臣,当初陛下乾清宫托孤,方阁老也是顾命大臣之一,任由底层那群不第的学子这么抨击,也不好看呐。”
杨士奇顿时笑了起来,这是这笑里颇多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