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115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因为大明在女真眼里那就是世上最强大的帝国,当年无敌的暴元灭在了大明手里,险些屠光三部女真的兀敌哈也是被大明赶走的,跟在这个帝国的屁股后面,怎么可能会吃到败仗?
至于打仗会死人?
猛哥帖木儿压根不在乎,部落健儿的命根本不值钱!死在多都不心疼,为什么建州女真比海西、野人两部繁衍的快?
就是因为跟随朱棣打北元的时候,他建州部最悍不畏死。
这才掠夺了大量的牛羊跟女人,而女人,才是一个尚在襁褓中弱小部落最宝贵的财富!
建州女真不怕打仗,他们只怕没仗打!朝鲜的人口多啊,只要能这次掠夺几万女人,十几年后,建州女真就可以繁衍生下几十万的幼儿!
“嗯,速度点兵,我还要去胡里改部找阿哈出。”
看到李破虏离开,猛哥帖木儿兴奋的蹦起来,对自己的亲兵吆喝道,“速去召集族人,十四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汉子全部召集起来,拿起马刀弓箭,咱们去辽阳大营。”
那亲兵便有些迟疑,连年打仗,部落里哪里有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大多都是新茬的汉子,这一下可就全招光了,“猛哥汗,要不要留下一点,万一咱们离开后,将来有敌人来入侵怎么办?”
猛哥帖木儿摆摆手,“咱们这可是在辽东腹地,哪里来的敌人,再说了,现在鞑靼人忙着跟大明边贸,怎么敢入侵大明呢?他们的胆子早被大明打破了,不怕,速去!”
那亲兵只好应了下来,转身出去,骑在马上大声嘶吼,便有很多光着脊梁的汉子自帐篷中钻出来,慌手慌脚的穿上衣服,开始搜寻武器。
同样的场景在胡里改部同样发生着,阿哈出兴奋的来回踱步,仰天大笑,“此乃我女真崛起之大好时机!”
朝鲜太弱了,他们连衰弱的北元都远远不如,哪里会是大明的对手?
阿哈出做梦都想把部族迁移到朝鲜国内,但朝鲜是大明的属国,他不敢这么做,因为一旦失去了大明的庇佑,他的部落便会马上被这片土地上的其他部族啃噬的一干二净。
但现在不同了,他女真的健儿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入朝鲜,可以名正言顺的掳掠朝鲜的女人和食物,只要事后跪在大明人脚下,以一句不通教化就可以搪塞过去,他们作战勇猛,是大明忠实的爪牙,大明是不会舍得驱逐他们的。
“野人和海西女真太蠢了。”
阿哈出看着北方兴安岭的方向,不屑撇嘴。
这两个部落习惯了像老鼠一样东躲西藏的呆在群山中,偷偷摸摸的苟延残喘,夹在水鞑靼和大明人之间,哪里会有出头之日?
只有像我们建州女真这般,用马刀和鲜血,才能换取部落未来的辉煌!
早晚有一天,我建州女真会繁衍壮大,一统三部!
第091章 稳定朝鲜(二)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吕虔刀。
这是当年杨文南征贵州、广西土著叛乱前,太祖高皇帝为杨文写的诗,平安就任辽东启程前,朱允炆也把这首诗送给了平安。
这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提醒。
激励他将来也能成为杨文一般,封万户侯,领都督衔。
同时也在提醒他要像杨文一样,效忠朝廷、死忠君父。
平安是太祖的义子干儿,算得上朱允炆的干叔叔,但平安却从不敢作此想,他自南京五军都督府就任辽东总兵官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如履薄冰。
辽东现在是朝廷的边贸重地,干系重大,辽东不能出乱子,平安也不敢让辽东出乱子。所以自打就任辽东以来,平安基本上都住在了军营里,辽阳城里的府衙,却是很少回去过。
后来辽东换防,新军接任了原辽东军的防务,平安这才心里踏实了不少。
新军的军纪比原辽东军好太多太多了,他不用整日拴在军营,担心有胆大包天的兵匪偷跑出军营,为非作歹。
直到朱允炆和朱棣的军令传来后,平安便兴奋的很,领军作战,无论缘由是什么,总是一个立功的机会。
朝鲜政变,对辽东的冲击是未知的,大明希望朝鲜拥有的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国王,而不是一个雄心大略的君主,平安的任务,就是打进开京,稳住李芳果的王位。
平安久战中原,对辽东地界并不甚了解,好在副总兵曾彬久耕辽东多年,把自己的亲兵曾轶派给了平安,这才让平保儿对自己接下来的对手有了初步的认知。
这是一个在政变中建立起来,并且乐衷于发动政变的国家。
李芳果跟李芳远兄弟俩的父亲李成桂,是前高丽王朝的大将军,通过政变终结了高丽王朝,并且为了保证自己的正统性向明朝请求册封和赐下国号。
在礼部和李成桂共同拟定的国号名单中,太祖一眼就相中了朝鲜这个名字,但太祖老人家太忙,虽给了朝鲜国名,却忘了同意李成桂当朝鲜国王,等朝鲜的使者回国,李成桂又不敢自称朝鲜国王,只好上了一个“代执朝鲜国事”的头衔。后来得到册封才敢称朝鲜国王。
而李芳远,就好比朝鲜的李世民,能力上虽然差得远,但人生的轨迹却如出一辙,他自幼跟着他爹李成桂起兵,也是他一步步清理掉高丽王朝的反对派,但李成桂却并不打算把王位传给李芳远,于是李芳远接连发动政变,逼迫李成桂退位,软禁起来。
现在又在进一步逼迫李芳果把王位传给他。
“这不是多此一举的智障吗?”
平安了解之后就笑了,还整这么复杂,你直接第一次就玩玄武门之变不完事了,还整两次,两次还都弄禅让典礼,搞得那么客气干什么。
“这个国家的军队有多少?”
平安不想关心这个朝鲜智障和他的政治体系了,这跟他这次的任务没有任何关系,他只在乎如何打进开京,保住李芳果的王位。
曾轶回道,“十万人不到吧。”
平安便大吃一惊,“那么少?”
就西南那破败环境,一个安南国都养得起几十万军队,别管是不是杂牌军,单这个数量就足够吓人,朝鲜竟然才不到十万人?
他们的军队呢?
“这跟他们的民族组成有关系。”
曾轶解释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