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46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刘伯温掐指一算,“哎呦,可不得了,五行相生,乃天道运转之根本,生生不息,生生不息啊。”
同时,太祖还给每支各二十个字,如嫡长子朱标这一支,给的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读起来,像不像是一首五言绝句。
因此朱标的儿子,排允字辈、五行属火,取的名字便是朱允炆、朱允熥之类。朱允炆的儿子,排文字辈,五行属土,便叫朱文奎。
朱棣这一支当初的字,太祖给的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由于朱棣造反,他这一支便一直都有传承,历史的记载也很清晰: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朱载垕、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检、朱慈烺止。
这里不得不提岷王一支,也就是朱楩,他那一支的字是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咨访,宽镕喜贲从。咱们耳熟能详的朱总理,便是这一支的,到怹老人家的时候,五行走土,取名基。怹,便是太祖老人家的后世子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痛恨贪官了吧。
至于为什么怹老人家的孩子不在走这个排序,这到也有说法,一来是新社会、二一个也有先例,一人双名,一个族名一个外界用的名字。因为涉及怹,不多表述了。
“基为根本所在。”朱棣念叨一句,“大明是咱老朱家的天下,宗亲便是大明的根本所在,皇上这个名字取得,用心良苦啊。”
难道真是我朱棣错看朱允炆了?他真的心里很礼敬宗亲,从未有过削藩的念想?观其行径,这一年多来,确实如此不假。
朱棣哪里知道,给小不点起名瞻基,完全是朱允炆不想坏了历史,好歹也是历史有命的宣德帝,自己的知识水平还是别乱改名字的好。
见到朱棣跟往常大有不同,朱高炽顿时觉得自己的使命有完成的希望,当下便开口道,“父王,儿子此番回来,是领了圣命的,陛下有口谕传达。”
“等吃完饭再说吧。”
朱棣只顾着逗弄怀里的小瞻基,“你我父子二人分别也足足一年多了,这是孤的过错,晚上陪老子喝两杯,算是老子给你赔罪了。”
朱高炽瞠目结舌,不过是做了祖父,便让朱棣改变如此之大?
第038章 父子夜话
早在朱高炽一家抵达顺天之前,坐镇济南的杨文和远在漠南的宋晟已经接到了朱允炆遣人送过去的密令,手谕上只有五个字:封锁北直隶!
朱权的倒戈标志着解决朱棣的时机已经成熟,连借口也是朱权帮忙找好的:顺天府里有逆贼。
一旦朱高炽不能劝说朱棣将姚广孝送至南京请罪,那么,漠南卫和山东卫的军队就会进入北直隶,强行拿人!
含山侯杨文接到手谕之后,便会同济南卫指挥使盛庸点上足足十万人马,星夜驶入河北,到了谷王朱橞的封地:宣府,离北京,一日之遥。
倒是宋晟在接到手谕之后,着实犹豫了一阵。
“陛下手谕,封锁北直隶。”
东胜卫城内,宋晟的帅府就坐落于此,这地界内连山西、河套,外连大宁诸城,方便战时协调。
宋晟长子宋茂早夭,守在身边的是二儿子宋瑄,宋晟自甘肃擢升漠南都指挥使后,小伙子是自顺天寻过来的,洪武三十一年初,朱棣跟宋晟有过一次合作共击蒙古的战役,当时宋瑄往来跑腿送信,战役结束,被朱棣以教授军略留于顺天,因此,对朱棣一家是很有感情的,闻言顿生担心。
“封锁北直隶?父帅,事出何因?”
宋晟也很纠结,朱允炆这五个字,其中意思已是跃然纸上,这是皇帝要动燕王了。
宋晟与朱棣故交多年,又有一同血战漠北的情分,往昔宋晟还在甘肃的时候,朱棣对他很好,虽然自从自己擢升漠南之后,为避嫌已经很少走动,但刀兵相向,宋晟心里还是很不忍。
“陛下有命,做臣子的只需要遵从即可,哪里需要问得如此仔细。”
良久,宋晟终究还是叹了口气,将手谕收好,厉声道,“漠南身系防御蒙古重任,不可轻动,你去持我帅令至大宁,借八万宁王卫南下长城。”
宋瑄不忍,一想到朱高煦、朱高燧两个小伙伴,就想在争取一下,“父帅,陛下只说封锁北直隶,又没说进入北直隶,漠南十六万大军,自西向东四十余卫,足以封锁的水泄不通,哪里要调兵遣将南跨长城。”
宋晟便瞪他一眼,“漠南不是华容道,为父也绝不会做关云长,速去!”
宋瑄只好接令,一摆裙甲,转身出了帅府。
“即食君禄,当报君恩。”宋晟拿起桌子上一个锦盒,里面躺着几个月前南京送来的一等武毅勋章,“天命不可违。”
宋晟一动,很快辽东、太原皆有动作,一时间,北京城外云集了近三十万枕戈待旦的大军!整个河北大地很快便被剑拔弩张的战争阴云所笼罩。
北京、燕王府。
朱棣一脸醉意的依靠在太师椅中,仰着脖子,连呼了几口酒气,“说吧,小皇帝让你回来干什么的。”
朱高炽此时看得出来也喝了不少酒,今晚上朱棣有些开心的过头了,连亲信张玉朱能二人都留了下来共饮,几个大老爷们喝的是不亦乐乎,此时虽醉意熏天,但还是强撑着打起精神,给朱棣添了新茶。
“儿子在南京,看到了宁王叔给陛下上的奏本。”
朱棣挑开眼帘,“这个混蛋,到底是把老子给卖了。”
朱高炽低着脑袋,“宁王叔没有说父王的不好,只是,举报了姚先生。”
“这群无智蠢货,全都靠不住。”朱棣怒骂几句,“孤就是败在了他们的手中。”
“陛下向儿臣说,只要父王愿意将姚先生送往南京明正典刑,便宽赦父王,此前所作所为,皆一并揭过。”
朱高炽叹了口气,劝道,“爹,听儿子一句,认输吧,咱们家斗不赢皇帝的,连宁王叔都请缨领兵来顺天了,宗亲全站在陛下那边,您若仍然执迷不悟,必败无疑啊。”
朱棣自嘲一笑,“执迷不悟?你爹我现在哪里还有资格执迷不悟,你真当你爹被欲望冲昏了脑袋吗?”
大口喘了几声,端起茶碗牛饮而尽,“朱柏的事平息之后,天下局势便已经定了下来,现在允炆小子的位置坐的稳得狠呐,你当我看不到吗?认输,早认输啦。我得让你们活着,我是你爹,是瞻基的爷爷,我又哪里忍心拿你们的命去赌啊。”
朱高炽顿时哽咽起来,“儿子谢爹成全。”
朱棣摆摆手,“明儿一早,我就带上臭和尚,去南京领死,看看能不能拿我这条命,再为你们争取一个下半辈子富贵有余。”
朱高炽顿时酒醒,“不是的爹,陛下说了,他只要姚先生一个人的脑袋,咱们燕王一支,既往不咎,陛下甚至愿意明旨奉告太庙列祖列宗。”
“哼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