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路局,有人送我五十银元,说是孝敬我,但我知道那是贿赂,这些承包商竞争激烈,都想承包一段铁路修建。
我就想啊,承包给谁不是承包?五十银元也不是什么大事,也就手下了。
再接着,五百元、五千元、五万元……这就收不住手了,理所应当了……
以前苦日子过惯了,没见过这么多钱,也不知道问题这么大,也没算这几年拿了承包商多少钱,直到铁路接连出事……
领主大人,狗蛋有罪啊!我罪该万死啊……”
陆林也叹了口气,站在窗户边,透过手臂粗细的铁窗,就能看到繁忙的基隆港和辽阔的大海,他说道:“你一人贪腐,下面的人如果不收钱,那就是和你唱反调,他就在铁路局待不下去,你收五十元,他就敢收四十元,再下面一层层的下去……
问题很严重啊!
也是我这个领主没有做好,兄弟们骤然富贵,迷失了方向,我这个领航员,也有罪啊!
来来来,今天不是领主或皇帝,与下属的交谈,只是你我老兄弟的叙旧,满饮杯中酒!”
太上皇走了,刘兴邦也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再见到大领主、太上皇陆林,他不时的回忆过往,仿佛再次回到了领地小镇,捕鱼挖野菜的日子……
十年后,耻辱之塔第九层的前上将刘兴邦,竟然出书立着了,其书名叫做《大领主语录》、《和领主一起奋斗的日子》,一时间,风靡全球,青年人人人追捧,竟成为一时之潮流!
这是一场试炼,未知神秘存在,为了竞技比赛,特意选择、培养竞技代表的试炼。
如今,陆林已经完美完成了这次试炼,等待他的又将是什么?
第148章 日不落帝国(大结局)
时间到了开元二十年,大夏帝国在世界范围之内,已经拿下了除泰西诸国之外的所有土地。
首辅大臣九十八已经辞官归隐基隆城,现任的首辅大臣孟烦多不解的请教皇帝,以我国的军力,拿下泰西诸国,易如反掌,为何可为之而不为?
皇帝大有深意的说道,孟大人,有鱼的水才是活水,如果水里的鱼儿全部捕捞殆尽,这水呀,慢慢的也就成了死水一潭了!
孟烦多幡然醒悟过来,大呼皇上圣明!
全国的财政已经从地方,彻底收归中央,这是前朝大明的前车之鉴啊,藏富于地方,本意是好的,但是实际上就给了地方贪腐、中央财政匮乏,埋下了祸根。
平时太平年代还不明显,到了天灾人祸之时,中央需要拿钱办大事,赈灾、平叛,没钱怎么办?
可以说,最后大明崇祯帝,就是活生生穷死的!
大夏绝不走这条老路,各地地方官员,基本都换成了新式教育培育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对于这一点,也是知之深深,对于中央政策的支持,不遗余力!
大夏帝国,经过近二十年的生养鼓励政策,人口已经翻了数翻,总人口近四亿,但是大皇帝对此还是不满意。
毕竟这点人口,在大夏帝国本土,才堪堪填补版图荒芜之地的空白,但是庞大的殖民地,依旧急缺移民。
为此内阁签署了鼓励移民令,凡是前往殖民地移民者,奖励庄园一座,前三年所需耕牛、开矿工具等等物资,免费给予!
而且大夏帝国承认其对于庄园的永世所有权,私人财富,神圣不可侵犯,于是疯狂的移民浪潮,席卷全国!
全国各地的在役殖民地劳工,数量已经达到了骇人的近两千万!
各地道路已经改造完毕,对于全国的物资运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期三十年的水利改造工程,提前十年完工,各地的水泥巨石堤坝、湖泊修建工程,基本结束,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植树活动,毕竟堤坝、胡泊附近的土质需要根系发达的植被,才能彻底稳固下来。
土地表面用石头、水泥可以做到稳固,但是土地深层,就要靠树木了!
黄河的治理也是如此!
黄河两岸三十里范围的居民,早在十数年前,已经搬迁完毕。
如今黄河两岸,三十里范围之内,全是植被茂盛的树木、灌木,用来稳固土壤和堤坝。
黄河如今的水质已经改变很多,携带的泥沙数量,已经减低近半!
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土质松软,植树颇为不易,为此治理这一大段的大臣换了一批又一批,到如今,才算初步做到了土壤稳固,下一步将继续修建河坝、清理淤泥,植树造林,然后在清理淤泥,挖深河道。
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才刚刚起到一点稳固土壤的成效,视察黄河治理的皇帝,甚至叹息,百年时间不知道够不够!
皇太子陆修远,向皇帝保证,一定会把这项工程做完,还天下一条清澈的母亲河!
大皇帝欣慰的首次赞扬了太子,这让数名太子近臣,欣喜不已。据内侍密报,皇帝有意退位……
至于谁能继任皇帝宝座,只有大皇子陆平安和二皇子陆修远二人。
至于三皇子陆发修,乃香妃安妮拉所生,血统上的缺憾,始终不可能被大厦帝国重臣接受,已经被皇上赐澳王,在大洋洲建藩属国。
四皇子陆安泰,乃令妃桃乃花香奈所生,也不可能继任,已经在南美就藩,建藩属国。
大皇帝只有四子,大皇子又是陆平安才华横溢、杀伐果断,是平皇后林红玲所生,很得台湾领一派军官势力拥护,而太子是正皇后长平公主所生,获得了前大明所余势力支持。
两名皇子竞争非常激烈!
不过出人预料的是,二皇子是一个守成之人,又仁慈厚道,这一点和大皇子的杀伐果断,形成了鲜明对比,最终皇帝选择了二皇子为皇位继承人,不过大皇子依旧在京城王府之中,没有就藩,这让太子系官员神经一直紧绷。
各殖民地实行封建制,允许封王建国,这是陆林和九十八商议数年,才最终决定的。
殖民地距离本土,何止万里远,总有管顾不过来的时候,所以让宗室、藩王建国,依旧属于我华夏一系,势在必然!
皇帝子嗣不旺,不能分封全部殖民地,也是无奈。但是九十八划殖民地为一百二十余份,皆留待以后宗室分封之用,诏书盖皇帝印,藏于皇宫正大光明匾之后,按照顺序,二十年一分封,也算是给后面的宗室一个交代。
但是这让后世皇帝十分苦恼,但是也无可奈何,只得遵从。这是后话,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