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第60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现在过来议和的,就是郑森郑大木,也就是后世的郑成功,他这一派系的。
只是郑芝龙死于领地战士之手,这账就该算到陆林头上的,这等杀父之仇,郑森愿意化解?
还是说此时年幼的郑森根本控制不了局面,议和之事,是其利益集团另有其人提出?
陆林绕了好大一个圈子,隐晦提及此事。
那郑彩常年为郑氏集团处理内政、搭理财物,何等精明人物,稍一点播,就知其意。
忙解释说,确实是郑森提出的议和。为此,郑芝虎和郑芝豹差点和郑森翻脸。
只是虽说此时郑森只有十三岁,但是久在郑芝龙身边,在其刻意栽培之下,已经颇有城府,做事极其干练,一一说服了以郑芝虎兄弟为首的主战派,派出了以郑彩为首的议和使团,足可显出其诚意了。
郑森不想继续打下去,陆林又何尝愿意,至此郑氏集团分崩离析之际,正是扩大地盘之时。
郑芝龙已灭,其余人等慢慢收拾就是,但是领地的发展,刻不容缓啊。
郑彩在表明态度,解释清楚以后,拿出了郑森的亲笔信出来。
只是事情过去的太久,原稿已被领地丢失,作者在此只能大概的和读者叙述一些。
“陆叔父,侄儿郑森佩服陆家崖山忠义久矣!我郑氏本与叔父领地交好,但是家父受奸人刘香、郭怀一等人挑拨,是我等双方发生了一系列误会,这都是我们的错。
为此我方愿意赔偿十万两白银以表歉意,也希望陆叔父能释放被俘的郑氏将士,使其与家人团聚,拜谢叔父高义!
至于家父之事,实属战场凶险,刀枪无眼,怨不得叔父。可怜侄儿从此没了父亲,叔父一定要保护我啊……”
陆林不得不服郑氏一干人的脸皮厚,但是对于前世的延平郡王郑成功,陆林还是很敬佩的,也愿意与他交好,只要从此双方不再起战事,想来以领地的发展速度,郑氏也就不再是威胁。而领地在大陆也能多一个合作伙伴,何乐而不为之?
陆林向郑彩,就郑一官芝龙大都督的不幸离世,深表遗憾。
战场上就是如此,刀枪无眼。接下来表示,领地一直无意与郑氏为敌,愿意与郑氏永久和好。
至于被俘的士兵嘛,哦,他们都说宝岛这里环境好,不愿意回泉州了。
如果有将士的家人愿意过来和将士们相聚,也希望郑氏不要阻拦。
还有就是宝岛西北的土地和南边被红毛人占据的甘蔗地,一直都是我领地的范围,是不是该归还我了?
我领地之中有一些小小的特产,听说泉州是一等一的大批发港口,可否允许我等去经商?
对于陆林的这些或合理,或不合理的请求,郑彩表示,需要回泉州商议后,才能做出决定。
陆林领主表示理解。
郑彩立即启程,带着使团匆匆赶回泉州,又在两天后,乘着船队回到了基隆港。
一同前来的,还有近万余俘虏将士的家眷和十万两战争赔款。
第62章 扩张准备
对于陆林提出的,割让宝岛西北部的郑氏实际占有区,和到泉州经商的提议,郑氏一一答应下来。
陆林对于郑氏的这一反应,有点诧异。
曾经的东海霸主,在郑芝龙死后,怎么一下子变成了一头温顺的羊羔?会不会有其他坏心思在等着自己?
但是在以后的时间里,随着陆林领地的越来越强大,就算当初郑氏确实谋划着什么阴谋,也化为了乌有。
当敌人越来越强大,而自己势力越来越微弱时,再愚蠢的人,也不会去做鸡蛋碰石头的事。
郑氏,从来都是一个利益集团!
如此一来,让暗暗憋着一口气的领地将士们,都郁闷不止。
陆林立即让九十八安排人手,去泉州负责开店经营之事。随之一起的还有一船的领地特有的各种成品药物,和十几瓶花露水样品。
花露水的制作并不麻烦,只是一直苦于香料的问题,所以迟迟不能批量生产。
这次这十几瓶花露水,只是拿到泉州试着推广一下,看一下市场的接受程度,再决定以后的生产方向。
而海军舰队,陆林也重新进行了细分,二百三十余艘各色船只,一万余兵力,被分成了四个新的舰队。
分别是以郑大为为指挥官的基隆舰队,以蒋国寿为指挥官的台北舰队,以孟烦多为指挥官的台南舰队,以林勇之为指挥官的高雄舰队。
孟烦多和林勇之是此次战役中,脱颖而出的两名海军新星,两人以勇猛、果决著名,深得海军将士拥护,值此扩军之际,两人都荣升新的舰队指挥官。
对于各舰队的命名,将士们也看到了领主大人对于统一全岛的野心,都是兴奋莫名,这都是军功啊。
不渴望战争的军人,不是好军人。
陆军也进行了扩充,四个步兵排扩充为四个步兵加强连,每个加强连人数为一百名步兵战士和两百名配备燧发枪的民兵,共计三百人。
随后陆林下令,命令海军海军基隆舰队和陆军第一、第二加强连,前往宝岛西北区域,占领前郑氏的实际统治区域,随军的有一系列的民事管事和各村表现优异者,在对于此区域军事占领的同时,也要加强其思想的教育工作。
各民事官员一定要做好各村的政治宣传,尽快消散郑氏对于这些区域的影响力,使得这些区域快速转化成我领地的大粮仓。
此次基隆舰队还要从这些区域之中,挑选运输一批居民,分别充实到台北和基隆地区。
命令:台北舰队蒋国寿部,日夜巡视东海区域,清缴郑氏在这一区域的残余势力,以前悬挂郑氏令旗的过往商船,从今日起,必须悬挂我台湾领的日月星辰旗,以往交于郑氏的船舶通行费用,需交于我台湾领。
如有反抗,就地清缴!
对于郑氏每年收取的上千万两过往船只通行费,陆林早就眼馋的不得了。此刻,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取郑氏而代之!


章节目录